在重复的教学工作中升华自己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颜艳姣
[导读] 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而重复,繁重而紧张
        颜艳姣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中学部,广东  东莞  523063
        摘要: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而重复,繁重而紧张,虽然工作重复,但是每一届的孩子不同,正如诗人所说,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但已经是不同的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但也完全不同于今年的的花了。虽然做着重复的教学工作,但是可以创造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教学工作;重复;升华;    创造性的工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摒弃思维的僵化和思想的惰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方法。这些年,我一直在摸索,怎么在重复中突破自己,还记得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无独有偶,雷. 克罗克重复做汉堡,做成麦当劳的神话,由此可见,所有的提升都是在日以继日的重复中实现的,看似重复,其实是坚持不懈的训练,很多灵感都来源于这样的重复动作中,以下,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是如何在重复中升华自己的。
        一、控制脾气,学会宽容,提升自己的修养
        回想刚入行的两三年,常常易怒、焦虑、功利、急于求成,常常容易将“严厉”等同于“发脾气”,还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好”,仗着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脾气发得越发心安理得,成为习惯。后来,我看到镜中的自己,眉头紧皱,面部表情肃杀,这是多么让人望而生畏的脸,再想想这几年来,孩子们与我的感情是多么的疏离客气,我开始后悔,一位同事的分享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小时候,她在数学课上,总喜欢抢答,或许是积极过了头,惹来了老师的不满,当着全班的面怒吼了她一声:“闭嘴!等我讲完了你再讲行不行?”全班一阵哄笑,而她却羞愧地涨红了脸,恨不得从此不再上数学课,以后上数学课,再也不举手发言了,渐渐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个故事警醒着我切莫乱发脾气,乱责骂孩子们,有些伤痛,可以弥补,有些伤痛,伴随人的一生。
        后来读过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他指出,教育的艺术关键在于“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在平时的教学中,速度要放慢,他说“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出成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和宽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在课堂上,我不就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吞吞吐吐,想说又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说去没说到点子上,碰到这种情形,我常会焦躁,会打断学生做出一些提示或者直接点一名优生回答。读了此书后,开始反思,我违背了教育的科学规律,没有给够他们思考的时间和适当地鼓励,为了急于听到学生的标准答案,过早地把答案说出,急于求成地将知识塞进学生的头脑。
        如果连自己都没有阳光积极宽容的心态,又如何去教育学生呢?于是,我尝试着控制脾气,学会宽容,尝试着去理解学生,尝试着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反思教学,不断调整
        以前同事们对我的评价是“使劲教”、“抢时间”、“满堂红”,几年下来,我发现作为教师的我很辛苦,很疲惫,没时间兼顾家庭,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学生,他们很懒。这个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请教了很多前辈,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取到真金白银。后来读到凯利的文章《懒惰的智慧》,在书中看到这样两段话“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我开始仔细观察同年级的老师们,那些事事躬亲的老师----他们的头上是不符合年龄的花白或稀少,身形消瘦,还满脸菜色,可他们的效果却并不比那些平时看上去很轻松,甚至有些“懒”的老师好,再经过细致的了解,人家是懒的高明,懒得有智慧,他们一开始就会制定规则,提出具体要求,教会他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并怎样去做,久而久之,当工作步入正轨之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并怎样去做,并且做得十分出色,老师岂能不轻松?
        学以致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尝试“懒”起来。每周一节晚自习,专门用来讲解作业,以前总是由我主讲,三节课连堂下来,口干舌燥,学生注意力还不集中,错题也不做好注解。现在,我先示范讲题流程,读题目---圈关键词--讲解。然后把具体任务交给科代表,让他去组织三人为一组,优差结合,负责一课30道选择题的讲解,毕竟学生最了解同学,结果出乎意料,每位同学都能大胆清晰地讲解清楚,娓娓道来,头头是道,有时甚至能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班上其他同学刮目相看,讲题人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既然都能讲题,何愁不会做题呢?而在正课上,对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就是懒讲,腾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钻研,去练习。但是教师在课上的懒,并不排斥课下勤奋批改,勤快备课,勤于沟通,这些勤奋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师生之间的心灵无法沟通,无法掌控学生勤奋到点子上了没有。于是,我常常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某个知识点而去观看一些纪录片、漫画书、杂志,为了让学生高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又花大量的时间拉线索、设计思维导图,为了让课堂不沉闷,经常关注流行时尚,流行话题,关注潮人潮语,新闻热点,关注中考、高考的励志视频。另外还有意识地制定规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安静的自学能力。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年年带初三,课程内容是固定的,闭门造车久了难免厌倦、懈怠,可是坐井观天,乃一孔之见,孤陋寡闻,怎能启迪思进?而参与听课评课可以有效的化解此种窘境。愿于亮课,敢于被听,乐于被评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追求,每一次的被听课,同科组的老师们拿出详细的听课笔记,从新课导入的设计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再到教学效果的形成,甚至历史专有名词的使用,黑板板书的详略……进行毫无保留的评价,例如,最近我在上组内公开课中考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先主备,然后集体讨论,科组老师们一张一张PPT指出需要修正的地方,既肯定了我的优点,又指出了我的不足,激起我重新审视自己,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记录在册,重新修改之后,再去上课,上课过程中又发现讲得不顺畅,表现在①在希沃上不适合用超链接②开篇从单元主题概述、单元时间脉络、单元思维导图说起,语言既啰嗦又重复,应当简化③剖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先说出意义再讲“新”在哪里,显得生搬硬套灌输给学生,而调换顺序,再意义之前,先讨论从新中国“新”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社会性质、国家命运、人民地位这三方面分析,然后过度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非常自然又通俗易懂。④不能只练选择题和简单的材料题,需要做出删减,练一道相关中考材料题升华,后来我选择出示土地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材料,请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可以从改革的背景、农民获得的方式、改革后农民的地位、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在正式亮课上,科组老师给出了高度评价,这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较好地完成了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就是在这样的亮课中,既能广泛吸取他人的建议,又能在不断的修改、磨练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起被听被评,我更喜欢参与到对他人的听课与评课中去,是偷师学艺,进步更快。每一次听课前我要提前做好准备,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熟悉教材,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然后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若能合理借鉴他人的优点,关注他怎么讲,怎么突破重难点,师生怎么互动,学生学得如何等等这些课堂技巧,为我所用,那我将不仅仅是教书匠了,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例如我从**老师的课堂学到了历史课应该有历史味,有时代烙印,并适当渗透乡土资源,培育学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从**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外要涉猎广泛,丰富才华,才能做到霸气侧漏,激扬文字,口吐莲花,妙趣横生,从**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到了要对学生有爱心与同情心,关心学生的悲欢冷暖,与平等沟通……另外,学校也非常注重大家业务素养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探索、讨论的机会。
        教育就是重复啊重复,不再重复中升华,就在重复中消沉。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的僵化和思想的惰性。可走得路只有一条-----带着满腔的热爱,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参考文献:
          《教育是慢的艺术》 张文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01
          《懒惰的智慧》(美)凯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