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万久明
[导读]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万久明
        南昌三中高新校区孺子学校,江西 南昌  330029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只重视学生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年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合理。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服务。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小学教师认为,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是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忽视了科学课程教学。一些学校将科学课视为副科,导致科学课的数量较少,教学质量较差。即使在经常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学校,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按照课本内容给学生灌输知识。对于学生喜欢的科学实验,教师也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做示范演示,而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课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形式主义严重
        许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每学期的科学学科考试,经常在检查和考试前突击开展教学活动,只为学生重点讲解考试内容,对于其他知识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较好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理解比较碎片化,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
        (三)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要的理论知识。在开展科学实验时,教师更注重为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缺少对实验过程操作的讲解,导致许多学生并不知道相关的实验原理,更不清楚相关科学知识会运用在哪些生活实际中,即使今后在生活中碰到相关的科学现象,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1]。
        (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吸收能力有限
        许多教师认为科学知识相对简单,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对学情了解不深入。要想学好科学知识,学生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积累。目前各个版本的科学教科书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知识和物理常识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大量前期知识的铺垫。这导致教师教学难度较高,而学生的接受能力较低,从而使“教”与“学”无法对等。
        (五)教师业务水平不精
        首先,学校很少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许多小学科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借调而来的。也有部分科学教师刚刚大学毕业,缺少教学经验,他们对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不是十分熟悉,对学情掌握不到位。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教学参考书单纯地讲解某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缺乏对知识的整合,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度剖析,也就无法向学生传递一些切实可行的科学学习方法。
        其次,有的科学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不够清楚,不能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顾旧知,更不能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促进新知学习,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最后,学校对科学教师的培养不重视,安排的课时较少,教师的培训机会也很少,各种设备仪器的配备不够完善,导致科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科学学科的发展。
        二、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突然增多的课程和繁多的作业,学习压力较大。科学课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探究式互动体验,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课外知识。多媒体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带领学生学习植物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本单元还涉及动物的生命发展过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生动展示,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长状态。
        (二)提高教师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只有提高教师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每节课的呈现才会更加精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才会更好。教师要认真备课,确定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对学生的学情十分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2]。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恰到好处,不可以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意进行创设。有些情境的创设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有些情境的创设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耽误教学进度。
        (三)多学科相融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科学课上,学生不仅会学习有趣的电路知识、食物分类和丰富的矿物质等相关知识,还会学到许多生活小窍门,如给花盆中撒些铁锈,植物的叶子会更绿;为了让衣服快速变干,可以加大受力面积,提高温度和风速。各种生活小方法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巨大帮助。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会为学生展示生命的脆弱和繁衍过程,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及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这和语文课的情感培养,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文关怀内涵十分接近,能够使学生在多学科相融合中丰富对生活的见解。
        (四)绘制思维导图,整合科学知识
        小学生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会十分欣喜,但是欣喜过后对知识的遗忘速度也比较快。此外,由于科学知识比较琐碎,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把一个个小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帮助其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在小学低年级科学课上,学生会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在小学中年级科学课上,学生会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在小学高年级科学课上,学生会了解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这就是对知识的迁移。
        (六)留足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害怕自己所讲的知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也害怕学生出错,因此,当学生有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答,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做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科学教师要给学生留足空间独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对于语文作业的开放性,科学作业的答案较为固定。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许多科学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长期作业,让学生各负其责,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只有提高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同时具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的多重功能,才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燕.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03):48-49.
        [2]?高静.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J].青春岁月,2019(02):285.
        [3]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 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 201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