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玉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有效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法治教育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除了道德在人心的界定,还有法律的硬性支撑,以保证社会稳定发展。那为什么要将法治和道德进行整合,基于社会的角度,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如果说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那么道德即是提倡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此认知基础上,对于小学生进行法治道德教育课程整合,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以此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学习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学校有自己的校规,班级也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地,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法律。法律规定了每个公民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法律在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塑造法治观念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让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设置便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法律条文较为晦涩难懂,教师必须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以此让法律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观看“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案例。在学生整体观看完后,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将法律与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构建教学情境渗透法治教育
由于法律理论知识具备抽象性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向学生们进行理论的知识讲授,难以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法律知识的内涵,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来向学生们渗透法治教育,借此让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法治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以统编版教材为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节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则可以先向学生们渗透我国宪法之中的有关条例,并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们观看有关于保护祖国的真实例子,或者是借助漫画,来引导学生们看清那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语言与行动,进而让学生们在十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理解本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在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的同时,还能够收获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对促使学生们法治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所帮助。
三、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将教学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与生活实际不断产生动态联系,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实际,通过有价值的“活性因子”转变生活方式,进而学会如何过有道德的生活。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号召”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着手点,引申出上课铃声、广播以及升旗音乐等,以此实施教育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这些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时,不应是均衡用力,而应当各有侧重点。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让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起来,以充分彰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作为生动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极力倡导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探寻知识本质,提高学习效率,推动思维能力多元发展,实现真正意义层面高效教学。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未符合教育大纲要求,更在学生学习时无辅助作用;或未从学生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接受程度等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或问题过于抽象,逻辑性过强,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时应凸显学科特征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问题驱动优势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六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学为例,教师以专题形式探究该单元的未成年人重要民事权利问题,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专门法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然后将学生设置三个讨论小组分别收集这三部法律相关条例,让学生阅读并对照相关法律规定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现象。课堂中围绕生活中违反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寻找正确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发挥控场和引导作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维持课堂秩序,促使学生在生动、愉悦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利用课堂进入实际角色
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还原某些案例真实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以身临其境之感去体会其中滋味。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搭建模拟法庭,分别选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再进行讨论,分析所有人的角度,以多元化方式让学生感知法律的威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公交车,将小学生的身份设置为同坐一辆车的乘客,在公交车内演绎不同人物对待事物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固定情景模式,也可以任学生自由发挥,进而开展教学。小学生年龄较小,参与意识、表演欲望都比较强烈。在这样的前提下,采用场景演绎,能够将教学中繁琐枯燥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素质知识转化为活灵活现的短剧,使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启发小学生思维,使之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知道如何解决。
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将法治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互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和良好的法治观念。教师需要正确把握法治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保障实际教学效果,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法治观念和知识水平更高的优秀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冯丽君.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J].教师,2020(21):93-94.
[2]施苏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探析[J].学苑教育,2020(17):96.
[3]林琳.开放性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