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蕾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264300
内容摘要:“学会学习”成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本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经过统筹规划,整体建构,全面设计,将目标锁定构建“学会学习”课程上,分两个层面推进,一是面向全体,开发普惠式课程,二是精准发力,开发特需类课程。研究以“学习心理”为延伸,对学习力课程设计原则、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充分发挥专题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创造力
正文:
构建“学会学习”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力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会学习”成为基 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种类繁多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存在这样的局面:一是忽视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的习惯不良、能力不够、动机不足、方法单一等问题没有针对性解决;二是缺乏对“学会学习”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许多学校关注的是“点”的建设,没有“面”的思考,体现的是“量”的增加,缺少“质”的提升,因此课程建设呈现出碎片化、大拼盘、大杂烩现象。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做到统筹规划,将目标锁定在学生学习力提升上,开发“学会学习”课程,进行整体建构,全面设计,发挥专题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Crick R D 对学习力的定义及英国ELLI项目的学习力七要素,结合中国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将学习力科学界定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创造力五个维度,指向自信心、主动性、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坚持性、自控力、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制造能力十二个要素,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从学习心理辅导研究入手,聚焦困扰学生发展的学习问题,本着“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一、精准发力,开发“学会学习”课程
我们将学习力的五个维度理解为:学习动力指个体对知识的追求和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毅力指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持久力及形成的稳定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不断学习和获得新知识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互惠力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习创造力指在上述四种能力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迁移生成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在学习力提升的问题上,我们打破了对学生的学习力指导停留在“知”的层面,实现“知行结合”,围绕学习力提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发展需要和学习问题,开发了一整套“学会学习”的普惠式课程和特需式课程,保证“一课一策略,课课有收获”。
(一)面向全体,开发普惠式课程
在学习力提升的问题上,我们打破了对学生的学习力指导停留在“知”的层面,实现“知行结合”,围绕学习力提升,着眼“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互惠力、学习创造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发展需要和学习问题,开发了一整套“学会学习”的普惠式课程,保证“一课一策略,课课有收获”。
此类课程在设计中,遵循学生需要与发展需要相结合、典型性与全员性相结合、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科学性与新颖性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利用校本课的时间对全体学生组织实施,利用学科课贯通运用,指向了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确保课程惠及全体学生。
(二)关注差异,开发特需类课程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力缺失问题较为突出,普惠式课程难以解决的现状,学校充分了解问题学生的背景资料,按照师长推荐、自主报名的原则,将具有相近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组建起来,成立了八个辅导小组,分别是是基础薄弱型、情绪波动型、苦学无效性、促尖拔高型、逆反厌学型、思维局限型、粗心大意型、动力不足型。开发了针对各种类型学习力提升的特需式课程。该课程的开发按照学生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缺失问题、依据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开展,课程设计侧重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学习情感与方法的培养、学习能力与策略的培养、学习管理与调适的训练等,推动特需群体学生学习力的有效提升。
此类课程在设计中,遵循活动引领的原则,通过故事感染、活动体验、交流提升、案例分析、学科游戏等方式实施,提高其学习自信心、自我认同感,提高其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学;使其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增强其学习信心,让他们自信;培养其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协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问题驱动,确立多样化课堂辅导模式
为便于一线教师快速驾驭课程辅导,我们对课堂辅导过程进行了结构化、模式化的研究,根据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总结归纳出“发展训练式”和“问题干预式”两种主要的课堂辅导模式。
(一)发展训练式课堂辅导模式。发展训练式的课堂辅导模式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情感、认知、习惯、方法策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与发展,从“目标构建—方法探索—强化训练—巩固提升”四个层面分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进行拓展辅导。
(二)问题干预式课堂辅导模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都是由其认知决定的。学习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往往源于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认知。问题干预式课堂辅导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的错误认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调整。从“问题再现—认知调整—行为改变—总结升华”四个层面分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进行拓展辅导。
在此基础上,还构建了灵活多样的课堂辅导形式,比如:“体验-分享”式、“情景-感悟”式、“自省-自助”式、“话题-探讨”式等。操作流程清晰的课堂辅导基本模式,有利于帮助初学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有明确的可借鉴的实施“样式”,使初学者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有一个明确的可借鉴的“套路”,既保证了课程实施的基本成效,也让初学者收获实践的成就感。
指向学习力提升的课程构建和辅导模式的实施,关注到影响学生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过系统全面课程的提升,真正转变学生的“不爱学、不会学”等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活泼、宽松、有效益的空间,促进学校由单一的学科学习向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全面能力发展方面转变。
参考文献:
【1】Crick R D.learning How to learn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ower 【J】.The Curriculum Journal,2007.18(2):142-144
【2】英国ELLI项目的学习力七要素。
【3】STEM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研究【J】蒋志辉 赵呈领 周风伶 梁云真 黄琰,2017.2中国电话教育 总第3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