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英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摘要】新课程改革经历了十几年,经过专家学者对各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调研,发现了原来几种版本语文教材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使语文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具备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教材 习作教学 课程标准 学生 方法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的理念引领下,打破了原有教材编排思路,加大了习作内容的比重,按照“随文学习中的小练笔”“阅读单元中的大作文”“习作单元专项作文训练”三条路径编排习作内容。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编排特点,使习作训练由量的增加达到质的提升。
一、教师脑中要有“标”
教师一定要认真借读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进行教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起始阶段,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体会表达的快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拔高要求,重视习作基础性能力的培养,是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要明白这些,需要教师认真解读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要求,正确理解第二学段(3—4年级)“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的含义,扣住三年级单元习作要素开展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笔者研究发现,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要素中多次出现“试着、尝试、学写”,这不仅明确了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也表明了本学期习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学会、会用,而是尝试运用,已此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只有将每个学段的课标要求内化于脑中,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三年级习作教学才能不偏不离。
二、教师手中要有“书”
教师人手一定要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并参考其理解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理解到位,运用到位。《教师教学用书》对习作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和训练点作了提示,帮助教师将每次习作的要求理解到位、力争让教师将教材运用到位,把每次习作需要学生掌握的习作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领悟到位、训练到位。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教师教学用书中对相关知识点和训练点说得很清楚:本单元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初试身手”给学生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达到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的目的。
三、教师胸中要有“本”
教材内容是教师上课的范例,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深钻细研运用到位。教师要下功夫去认真研究教材,整体把握整本教材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和内在联系,有效整合单元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作者的观察思路,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如,教师可以将“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整合,以初试身手的任务驱动交流平台和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中的例子,回顾、总结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尝试通过细心观察写几句话,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观察的认知,并进行初步运用。
例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在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推进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读中感知习作要素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第一部分的两篇精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是要用心捕捉自己周围的事物。第二步:读后体验习作要素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第二部分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要求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是要用敏锐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大脑存储、思考。
第三步:读中获得具体写作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作者观察事物后重点抓住了小狗和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进行叙述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交流,让学生获得在觀察的基础上写好动物、写好水果的具体方法。第四步:写中进行专项实践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第四部分作文要求,将前三步学习中获得的观察方面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实际的观察体验进行现场习作。习作后,教师根据整体作文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讲评与修改。通过写后的评与改,让“留心观察”这一写作要素留驻于学生的作文之中,更留驻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四、教师目中要有“人”
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目中一定要有学生,根据学情进行习作教学。三年级部编教材的其中一大特点就是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發展特点来安排习作练习,每次习作的练习都非常重视学生习作内在动机的诱发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主要表现在:其一,通过设计与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的任务来激发习作兴趣,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二,设计有趣的习作话题,贴近学生已有的写话经验,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习作体验。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的写话训练“我的小伙伴”,为“猜猜我是谁”打好了基础。其三,三年级习作设计的要求逐步提高,帮助学生消除危难情绪,树立习作信心。从教材习作安排的整体情况来看,让学生从“写几句话”到“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最后到“写一件简单的事”。这样的设计,无疑是编者目中有“人”,始终从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没有拔高习作要求,让学生有话可写,从而实现新课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写自己想说的话”的目的。
五、教师心中要有“法”
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一定要通盘研究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内在联系,讲究习作方法。三年级习作单元的教学要区别于其他单元的教学,因为习作单元中的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所以课文教学的重点不是理解课文品味语言,而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出来。教师可以尝试如下方法:第一、要有整体设计意识,为习作服务。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是以学习观察为主题来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的,所以在课文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整体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并借助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围绕怎样观察进行回顾梳理,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新发现写下来,形成感性认识。第二、要有资源整合意识,指导习作。如,可以将“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整合,以“初试身手”的任务驱动交流平台和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例子,回顾、总结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可以尝试通过细心观察写几句话,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观察的认知,并进行初步运用。第三、要寻找教材内部的联系,展开习作教学。如,教师可以紧扣习作与课文内在的联系展开教学,实现将阅读写作方法向习作进行运用迁移的目的。第四、寻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关联点展开习作教学。把口语交际中的经验迁移到习作中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还可以挖掘单元习作训练能力之间的联系,有起点的展开习作教学,做好单元习作之间的承接性,避免低效重复的训练。
总之,三年级部编教材的习作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习作安排的内在联系,依据新修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让习作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达到爱上习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薇.小学语文习作教材文本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23).
[2]侯前伟,张增田.基于功能——结构分析的教科书通用评价框架建构[J].教育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