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晶晶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325000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了解商品和价格这两个消费必备的条件,本课是对前两课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消费与生产关系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在“活动型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我尝试采取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依据任务清单进行小调查,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点拨与小结,以期达成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活动型课程强调突出学生本位,关注学生经验,注重学生自我建构和体验感悟。学生可根据教材内容先设定活动议题,制定活动目标,分组参与活动探究过程中,最后师生还要进行活动反思,分享与交流学习成果。
2.《消费及其类型》强调“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在课前教师设计的任务清单中引导学生对自家或身边亲朋好友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设置任务驱动,鼓励学生用政治理论知识认识生活中的事例,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定位
高一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看待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而且在学习这一框时,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上课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理论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养成。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多开展一些活动来激趣引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理论思维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学校分创新班、实验班和平行班,每个班都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更需要教师调动其积极性。
(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任务单提示选取活动议题,进行课前小调查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在课前自己总结疑惑,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交流,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通过师生账单的对照,使学生更准确地区分消费类型,理解恩格尔系数如何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育其理性精神素养。
通过课堂诤言,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公共参与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尤其是预期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课前调查
教师活动:课前一星期下发任务清单。具体任务包括:根据任务清单提示,各组间确定不同的活动议题,课前进行小调查(对自己家人进行访谈,全面了解自己家本月消费用于哪些方面?) 预习教材,判断消费类型课前组内讨论,思考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自主思考,总结疑惑。
学生活动:受任务驱动,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共同探讨选定活动议题,积极录制访谈视频,课前组内交流观点,总结疑惑。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前调查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观点。但还需要通过组内合作,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与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
2.视频展示,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视频所反映的观点,并对学生观点进行追问与小结。
学生活动:每组分别展示录制的视频,本组可提出预先总结的疑惑,求助其他小组回答。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并采取小组比拼的形式,鼓励各小组积极发言。
3.师生对比,激趣引思
教师活动:教师晒出自己的某月账单(ppt扇形图展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要求学生判断各消费类型。并引导学生与自己填写的任务单进行对照,引出恩格尔系数。
学生活动: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月账单与老师进行简单对照,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以及与消费水平间的关系。
4.课堂诤言,升华情感
教师活动:通过课堂诤言总结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与父母分享如何进一步改善自家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课堂诤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将会不断增长,收入差距也会得到有力的缓解,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幸福),课后为改善自家的消费结构建言献策。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诤言,理清知识点整体脉络,使学生逐步形成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并能激发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课前下发任务单,学生预习本节内容,选取活动议题进行小调查并录制采访视频,课前组内分享先找出本组困惑。课堂上与其他组一起探讨理解知识点,解决困惑的活动方式,但也发现如下问题:
1.时间分配:最后两小组录制的视频未能在课堂上展示,只能用于课后分享;教师存在一些多余的教学环节,比如用古诗句来分析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有华而不实之感,考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分析。
2.奖励措施:对于小组间的比拼未能提前考虑好相应的奖励措施,只是偶尔进行口头表扬,可根据回答内容采取不同等级的加分制。
3.目标达成:从课前小调查、任务单填写到课堂讨论探究,再到课后探究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并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育其理性精神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部分平时内向的同学并未主动回答问题,期待今后自己能花费心思多设计活动型课程,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