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香庙中学 71350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和新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对初中教育施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成为了初中教学工作的重心部分。由于中学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关键的青春时期,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可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的思想心态积极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初中课程、教学分析
初中道德和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法治学习体系,掌握道德法治的基础知识,在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法治教学的课堂中,是对当代中学生的期望,寄予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推行者,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将教材中的道德法治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有效融合,可以丰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内容,拓展课程体系思想,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能力,促进学生自发形成思想品质端正高尚、价值理念正向积极的个人品格。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法治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研组和学科老师都会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道德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是遵循以学科考核要求为主,教学内容都偏重于考试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涵因素的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侧重理论讲解,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内容过于单一枯燥。教师课堂上仍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很多中学生在道德法治课堂上表现得并不积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无法将学科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会贯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1、以教材内容为导向,深度挖掘核心价值观素材内容
纵观目前的初中道德法治教学情况来看,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教师需要以道德法治课的教材内容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思想通过课堂交流分享的形式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程内容对积极性,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的教材《我们都有爱》中,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接受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给予关爱的同时,也将自己对社会各界的爱表达出来,承担关爱的责任,理解关爱的重要性。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要结合充分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的编排要点,通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这其中,就要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丰富教材的具体内容,培育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的人,教师可从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的内容来作具体引导。让学生具体体验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内心感恩的心灵,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开设不单单是让学生去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容是什么。
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道德和法治存在于生活的哪方面,培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伸出友爱之手,关爱他人。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个人品质和审美情操的过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融合,使之在道德法治课堂中真正实现德育教学效果。
2、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典型事迹渗透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离不开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二者融合的教学步骤。教育生活化是新时代教学工作改革推进的有效方式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思想和心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他们身边树立典型,形成正向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根据教材课时的内容选取与单元主题相适应的正面事迹,用这些正向的事例去激励感染学生,从思想方面有序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培育学生内心自发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例如在八年级部编版教材《以礼待人》的单元学习中,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表现,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礼待人这个主题对于初中学生是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了,如果单单从教材的理论来教导学生如何去以礼待人,会让多数学生感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身边的以礼待人的典型人物,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以礼待人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礼仪情怀。结合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礼仪小故事进行心得分享和经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自主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典型模范事迹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联系时事政治和生活实践,融入核心价值观
道德和法治的课程内容除了要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外,还要密切联系时事热点和生活实践,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的融入,保障课程渗透效果不单一,符合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实现。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公民的权利义务》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中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围绕着《民法典》的颁布施行的法律效果影响及所体现的法治思想,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对学生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并采用课堂互动的模式开启探讨模式。此外,教师也可结合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主题活动。比如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参加德育课程的演讲主题比赛活动,雷锋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深入理解德育内容,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精髓。让学生的内心思想在活动中得到正向引导,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拓展学生道德法治课程内容的素材来源,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找到道德法治课程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并将其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德育教学功能,实现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洪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祖国,2017,(03):109—110
[2]彭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考[J].启迪与智慧,2020(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