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字的光芒温暖阅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杨明贵 屈万琼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杨明贵 屈万琼
        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一支笔初级中学4436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汉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一字窥全貌——把握内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文本往往会阻碍对话的顺利完成。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多样的信息,而阅读教学又不可能将课文中所有的内容都作为教学目标。如果能善于抓住关键字切入课文,就容易使学生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课文的要害处,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诫”为切入口,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说文》,诫,敕也,从言戒聲。本义为告诫,警告。本文题为“诫子书”,你能从题目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明确:诸葛亮告诫儿子的家书。
        教师: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告诫了儿子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聆听智者的谆谆教诲,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
        通过对“诫”的剖析字,我们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引进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牵一字而动全篇——梳理情节。
        阅读教学中,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有时是文章的文眼,有时是文章的一个关键词,有时是文章的一个过渡句……可有时只是文章中看似很平常的一个字,这一个字会把全篇的内容贯穿起来,这样就有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功效。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根据一则西班牙民间故事改编的,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穿上所谓的新装,赤身裸体游行以致当场出丑的诙谐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骗”字,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教师:在本不存在的布料和衣服面前,一群可笑的人表演了一出荒唐的闹剧。这场荒唐的闹剧与这些可笑人物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明确:骗。
       
        明确: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小孩子揭骗。
        教师:一个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为什么能够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畅行无阻呢?
        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如此,紧扣一个“骗”字,就能引领学生准确理清故事情节、进而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三、一字激起千层浪——剖析人物
        一堂语文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也不可能指导学生逐字、逐词、逐句阅读分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剖析文中人物形象呢?我们往往可以抓住一个字,就能起到一字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讲述了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真”字,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剖析周亚夫“真将军”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文帝是怎么评价周亚夫的?
        明确:嗟呼,此乃真将军矣!
        教师: “真”是什么意思?
        学生:真正
       
        文帝为什么说周亚夫是“真将军”,将军之“真”,“真”在哪里?
        明确:“真”严(治军严明)——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真”正(刚正不阿)——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真将军”之“真”则是对主要人物形象极其精神的理解,“真”严、“真”正,是谓“真将军”,“真将军”的光辉物形象便“真”入人心。
        四、一字拨千斤——理解主题
        阅读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那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品主题。如何指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呢?我们有时也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字,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起到一字拨千斤的效果。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反复无常的变化,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这篇小说的阅读重点无疑在于对奥楚蔑洛夫“变”的解析,只有真正读懂了他的“变”,才能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师: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
        教师:文中哪个字能准确概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明确:变
        教师:,形声。从攴,孌声。说文——变,更也。本义为变化,改变。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
        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教师:作者通过奥楚蔑夫的多变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教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人令人深思。读完这篇小说,你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和事呢?
        明确: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反复无常的人;见风使舵的人;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
        多“变”、善“变”,不仅是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为了生存而丧失人格和尊严的真实写照,更是当时腐朽专制的一面镜子。教学中,以一“变”读多“变”,就可以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汉字这块亘古通今的活化石,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包含着祖先的智慧,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教学中,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点燃汉字,让它的光芒温暖阅读,使阅读教学走向高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