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蔡腾飞
[导读]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教学阶段顺利实现过渡的过程,
        蔡腾飞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教学阶段顺利实现过渡的过程,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以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举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小学一年级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幼儿轻松、愉快步入小学学习阶段,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教育课题。本文就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从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开展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教育  幼小衔接 问题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深入发展,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与小学教育零起点教学的理念日渐成为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大转折点,教师要能够深刻认识到当前幼小銜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开启学习新阶段。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单向衔接。幼儿教育过渡重视知识层面上的衔接,忽视能力、行为习惯、规则意识方面的衔接,教育小学化。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拔苗助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学拼音、识字、速算等。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学前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大幅提升,很多幼儿园忽视保教结合的教育理念,一味将小学阶段的文化知识强行灌输给幼儿,导致儿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严重下降。同时,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学科化现象直接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很多一年级教师本着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有了学习基础,在开展教学时拔高教学目标和要求,加快教学进度,这种教育超前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孩子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1.认识衔接误区,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
        幼儿园去小学化及小学教育零起点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呼声很高,然而多年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对于“小学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幼小衔接“去小学化、零起点”是走出教育超前抢跑迷途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在幼小衔接阶段实施零起点教学是指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能够将学生回归教育本位,“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并不是幼儿园阶段就不学习,相反,我们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从知识上实现零起点教学,而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方面幼儿园要为小教奠定基础。在认识传统幼小衔接误区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树立新的教育新观念,以生为本创新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勤与小学联系,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脱节是导致幼小衔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为了帮助学生顺利从幼教过渡到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能够积极与幼儿学校建立联系,实现有效衔接,在客观、深入的互相了解中加强工作的粘连性。
        比如,小学可以和周边幼儿园经常开展互动性活动,组织相关研讨会探究幼儿行为和学习习惯,探究如何有效实现“幼小衔接”,明确两方主要责任,如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矫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分层次个性化传授知识,并持续挖掘学生个性特点,完善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3.提高幼儿能力,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保证
        (1)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
        4.创新教学方法,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幼儿升入一年级后,面临着教师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教师在面临知识层面“零起点”学生及“非零起点”学生知识的差异矛盾时,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已学知识的兴趣,在两者并存的前提下,教师要能够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个别化教学,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时,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创新教学,如语文学科识字教学方面,针对“非零起点”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音、形、义的基础上探索汉字的规律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注重生字发音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一年级数学1到10的认识上,注重培养学生数感。
        5.实现家校合作,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
        合格家长与合格教师同样是需要培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超前化跟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教育观念脱不开干系,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同时要能够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需要让家长意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放慢”心态配合教师工作,更是要让家长能付诸行动,将关注重心放在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与教师有效配合实现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更加有效进入小学学习新阶段。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及家长三方需要共同努力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创新有效教学与管理方法实现幼小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钟瑛.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92.
        [2]高婷婷.幼小衔接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27):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