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课程改革不断地进行着,改革的目的无非是让我们教师的理念更先进些,能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来更新自己的头脑,并将其贯彻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一个现代化的教师。近期,本人研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教育理论著作,受益匪浅。本人认为如每个教师能像陶老先生所说的做“民主型教师”,那他就是个现代化的教师。如何做一个现代化的教师,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师角色,本人的观点如下:
一、更新观念,放下“师道之尊”
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与老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陶行知先生说过:“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我们要想留住“思想的青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道之尊”,敢于做学生的“学生”,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永远不落伍”。
二、反思角色,走出“传统误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仍有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表现比如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处处在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刚刚活泼起来的课堂或刚刚点燃的思维火花总会在老师的一声“坐端正”或面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而露出的一脸不愉快中失去活力。常令听课的老师有点惋惜,也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中断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正是因为教师没能完全走出传统角色,使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教学相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传统误区,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道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转变角色,勇做学生的“学生”
怎样做学生的“学生”,才利于我们的教、学生的学,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呢?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我们要努力做个“民主的教师”。教师在课堂如何做到“民主”,我认为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平等互动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就是指教师要有民主意识。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 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虚心互学
???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 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也有不懂的问题,我们要相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较宽,有时比我们懂得要多,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要经常性地“充电”,以开放的心胸去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去探询真知,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素养。
所以我们要由“导师”向“学友”转变,虚心向学生学习,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三)“竖起拇指给学生奖赏”——激励互助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教师要由课程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过去的课程评价,教师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这样,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发展总无可能变为现实。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思索的独特判断要倍加重视,尤其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激情能量。
第二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学生在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的进步。学生的细微的进步当须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并以对明天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
第三教师要敢于当“应战者”。新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要勇敢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和学生一道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挑战”与“应战”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四)“绽开笑脸当学生人梯”——宽容互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爱生如子”是前辈们给我们做出的楷模。
转变“园丁”角色,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作“另类生命”,随意“修剪”,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一棍子打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我们知道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的故事。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心理原因。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痛下杀手。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宽容、一种期待;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甘当人梯,让学生站立在自己的肩膀上,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胜过前人。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做个民主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宽容、爱护每一个学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勇于做学生的“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