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华燕萍
[导读] 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华燕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都小学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阶段也开始注重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希望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提升。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模式,落实项目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任务中,进行合作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取得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可以取得信息素养提升。下面将针对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开展应用探究,展开对学生思维发散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发散思维;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得到了教师们高度重视和关注,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项目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选择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协作完成项目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思考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创新思维。下面就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各个国家都着重建设研发创新型科技,而创新型科技需要创新型人才来研发。为此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要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而且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教育中最基本的创新型素养,教育教学的重点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需要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创造型思维,而这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创造力进一步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逐渐走向启蒙式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既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又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实已经属于我们素质教育的一个范畴,在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当中,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优化和有效地发挥,实现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和培养都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它们都是素质教育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多向思维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被动变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将发散性思维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发挥出互相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能更好的发展。
        二、项目式学习方式的优势分析
        (一)建构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生本身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将学科散化,所以在学习上面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勉强。项目式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生依赖课本学习的问题,为课堂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将在项目计划的推动下去完成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设计项目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学习的方式,而且也适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开展,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风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可以自由的选择其他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个性化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突出,学生对学习探讨知识的空间拥有更加自由的广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目前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基本的要求,能更利于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个性创意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规划项目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项目式学习方式为学生多元化认知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项目式学习方式中,学生自己选择规划所要创作的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相关的活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这样的长时间坚持,学生能够逐渐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学习。新课改信息技术学习要求教师们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那么项目式学习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四)开展项目助于学生知识构建和迁移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拥有了学习体验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明确了该项目的问题和任务后,学生主动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深化,选择解决问题需要的素材,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把获取的新的信息和此前学习的内容进行结合,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为学生自己建构和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一定程度的融合构建,也有助于学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内化在自己的心中,实现知识的综合归纳,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设计项目,给项目设置一定的障碍,体会解决一些难题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作品呈现来完成项目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不断融合并不断拓展思维,改进作品,让作品呈现更出色。
        三、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的繁杂,其中会涉及到很多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同时也少不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缺一不可的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把理论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或是走马观花的展示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机会。虽然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为了学习进度,或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课堂中还是缺乏实际实践,对于课堂教学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创新,学生对知识缺乏宏观建立,又缺乏细节的完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无法获得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让课堂将文字、图像还有图画和声音进行融合,这样的课堂和其他的课堂教学相比显得相对热闹和丰富。但是其实这样的教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开放课堂授课,脱离传统课堂模式,电子白板更替黑板。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面存在一些偏差,过分的追求信息技术课堂中表面的新颖和直观性,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过于电子化,虽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但是也影响到了学生在课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也就限制了学生对于一些知识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究,影响到了授课的效果,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华而不实。
        (三)课程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崛起使得信息技术赋能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教师也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受到传统应试影响,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并没有真正得到根本的重视,很多教师和学校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文化课学习上面。再加上一些学校地区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缺乏专业设备,所授课的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影响到了整体授课的质量和效果。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项目式学习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知识的探究,迎接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理性知识。项目学习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的,学生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分工配合开展项目活动,在活动中体现自主性与学科性、真实性和构建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自主选择项目、制定计划、自主探究、提出假设、验证结果、成果评价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开拓。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指导作用为主,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规划实现,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实践、沟通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规划项目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要提前做好项目规划方面的工作,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学习的项目。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完成项目搭建。在进入到正式授课之前需要全面的把握教材,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构建,整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设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整个大项目中一个个小的项目任务,然后设计各种问题,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进而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在学习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关于word文档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掌握这个软件基本的操作步骤,其中会涉及到文字的输入和图片编辑等内容,在这个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利用给出的艺术字借助Word软件来对动画名称还有商品商标等这些标题完成标志创作。为学生搭建的项目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进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项目作品设计中熟练掌握Word文档相关的内容。
        (二)项目式学习明确定位,教师有效落实
        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能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的学科内容整合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资源去进行开发。在项目式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主体,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喜好,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课堂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教学标准,针对学生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项目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全面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项目式学习方式的有效落实,发挥其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开展项目式学习方式基本采用的都是学生合作这种形式,教师对学生会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分组提升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能力和性格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教师分组的时候就需要像前面所说的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对学生先进行分层,把不同能力的学生划分进不同的层次,然后再打乱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内,这样确保了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互帮互助,也确保了小组实力均衡,为项目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开展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PPT软件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首先进行层次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PPT,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完整PPT需要包含的要素,然后设定主题项目框架,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PPT制作步骤,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不同分工,比如有的负责视频收集,有的负责图片插入,有的负责版面的设计等等,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完整的PPT作品制作中,在制作中让学生互相合作和探究,学生需要针对如何更好地呈现出完整的PPT作品进行交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有效的掌握了PPT相关的知识,全面的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注意总结反思,提升项目式学习效果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过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在项目式学习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对项目学习的情况做好评价和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对项目学习进行一定的改进,提升学习的效果。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评价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以往评价基本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而且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自己,非常单一和枯燥,在项目模式下教师评价的方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转变,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活动中具体的表现应该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一边评价一边让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促使项目活动顺利的开展。其次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是合作的,和教师是互动的,那么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拓展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全面的评价实现学生的发展。在评价后要对整个项目活动做好总结反思。思考项目活动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根据学生的需求落实了项目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足够的充分,合作探究的整个过程是否融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出经验教训,为后面的项目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结束语: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及,信息技术水平成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和知识能力,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信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加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大大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引入项目式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获得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乔希俊.浅谈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山西电教;2019年02期.
        [2]郑伟.王霞谈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3]郑旺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年02期.
        [4]张静.迭代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9年30期.
        [5]王晓春,李嘉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J];内蒙古教育;2019年32期.
        [6]徐永乐.创客为引,信息教学——创客视域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略[J];华夏教师;2019年2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