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学生“专创融合”培养模式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马婷
[导读]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马婷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412000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更加注重巩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以及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专创融合”方面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专创融合”教育;培养模式
一、引言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对各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教学模式的培养模式中朝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向的转变,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创新在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同时,把开展产业、学业教育、技能大赛、职业培训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和政府以及家庭等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都十分注重,许多家庭对在高职院校就读学生技能学校抱以厚望,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所以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致力于将专业的学业理论知识和实用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技能相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在高职学校的专业和创业创新模式上的研究还处在探索初期,很多学校还没有注意到“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大高职院校需要早日对“专创融合”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解决各大高校在职业创新创业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就业实践和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高超的就业技能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对创新创业的能力要求研究较为滞后,更多停留在理论层次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的理解存在差别,还未能建立创新创业能力结构。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单一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熟悉行业市场情况,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注重培养学生们在企业职场中与和睦相处的能力。这些在就业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平常普通的理论学业教育中很难培养,需要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培养,实现教学场景、教师和学生身份以及考核方式的有机转换。而当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仍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培养路径较为单一。
(三)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和健全的保障机制
        现行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侧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创新创业专门负责机构和导师团队建设、实战平台搭建、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四)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一些高职院校受到国家政策推动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纷纷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设了“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但总体来看,有些高职院校经管类的教学仍然倾向于重点输出理论知识,课程碎片化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既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又未能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要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内容,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紧跟商贸流行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还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完善确定,制作科学合理的框架帮助学生对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解,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创业创新技能培养方向学习。还要构建“知识教授、技能培养、素质训练”的育人途径,使课程教学高度满足企业需求。还要找准校企双方契合点,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双方积极性为实现校企合作各方互利共赢的目标,转变以往“校内模拟、校外实践”的做法,高职院校要积极和企业合作吸引更多优秀可靠的企业在校内运营帮助学生就业实践,构建“企业导师+校内教师”共同负责的项目管理体制,在校内为学生营造正式的企业就业场景,为企业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并培养和输送了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从而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专场融合”培养模式的路径比较单一。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熟悉行业市场情况,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了人际交往关系在企业就业中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早日掌握这些就业能力,需要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培养,实现教学场景、教师和学生身份以及考核方式的有机转换。而当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仍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培养路径较为单一。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管理现行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侧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创新创业专门负责机构和导师团队建设、实战平台搭建、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四、搭建高职院校专业“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和归纳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完善保障机制。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通过调研省内外企业、分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和回访有创业经历的往届学生,学会借鉴和归纳国外在“专创融合”方面的教育措施,创新创业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各专业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学校还可以联合各大企业共同创建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同时引进企业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加强对创新创业资源的建设。还可以通过聘请有名的企业家或者成功创业的学长学姐与学校的老师形成“专业课理论教师和实践课创新教师”的双导师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学生“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结:研究和归纳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了解到人才培养以行业需要、企业满意为目标。专业发展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全方位做好调研,依据各方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框架,将产业引入校园。通过校内运营企业项目的方式,解决专业发展滞后产业需求的问题,大幅提升专产对接程度,使专业发展紧跟行业变化,提升专业的敏感度。从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最终形成高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海旋.专创融合模式下的高职职业规划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0):258-259.
[2]王蕾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
家,2020(18):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