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巧璇
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
摘要:站在学生“学”的层面,基于文体、基于文本特点来考虑、组织写人类文章的问题导学策略,还给学生学的权力、时间、乐趣,让学生在主动、自主、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关键词:写人类文章;问题导学;人物形象;情节;表达
写人文章文体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体裁不同篇章形式也各异,但他们都有共通的教学目标:感受人物鲜活的形象或品德,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那么,写人类文章教学如何站在学生“学”的层面来设计问题导学,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为中心、为主线,还给学生学的权力、时间、乐趣,让学生在主动、自主、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呢?
一、关注人物形象
写人类的文章中,人物形象无疑是其不可忽视的灵魂因素,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也能深入浅出地从读、品、悟几个方面对文本中的人物教学进行剖析。但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因此,问题导学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这一篇文章,应着眼于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与故事相关的个人情况,人物相关事迹等做一个观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不囿于表层,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如一位老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梳理得出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作者笔下的严监生是否就是这样一个完完全全的吝啬鬼呢?”教师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课前的原著阅读,纷纷找来“证据”:严监生不仅对自己妻子的私房钱从不过问,甚至对自己妻子把钱送给“庵里的尼姑”、“卖花婆”、“弹三弦的女瞎子”、“穷亲威”也从不加干涉,在“子妇无私货”的封建社会,这充分说明了严监生不失为一位宽厚的家长。另外,老师还提供了一份金克木先生一篇题为《两根灯草》的短文音频,借严监生自己的口吻,表明自己不是吝啬,不是自私,而是节约,是利他。
因此,抓住人物形象,多角度地大胆比较阅读,还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获得“顿悟”的乐趣,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二、关注故事情节
情节是故事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教学时,问题导学也可指向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发展变化、关注人物前后的对比。随着情节推进的字里行间,读懂人物形象。
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几次猜测?结果如何?”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中间穿插对严监生四次反应的语句揣摩想象内心想法,从而体会,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讽刺”效果的出彩之处在于作者制造了读者对四次猜测的常理期待与严监生实际的心理想法产生的强烈对比反差,也就是说制造了一种巨大的落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使学生具体体会到了作者的讽刺手法,具有很强的语文意识。
小小说《桥》一课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在集中品读完环境描写的句子后,从情节入手,“当洪水来袭,村庄惊醒了,急于求生、乱哄哄的人们涌向窄窄的木桥,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读读课文,看看哪个地方打动了你?”这个问题就不仅串起了文本的学习,更可让学生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感受老汉的形象。
“文似看山喜不平”,着眼情节,设计教学,通过感受情节的变化之妙对于感悟人物形象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关注独特表达
写人类文章选材多样,写法各异,每一篇都有它区别于别的文本的特别之处与价值。因此不同的文章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其表现人物的独特写法。
值得关注的是,表达特点的领悟必须巧妙融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就形式而形式,否则阅读教学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⒈语言描写。关注语言表达不仅提升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中,老师通过这样层次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关注了文中用“走马灯似的、虎视儿、公鸡鹐架似的、猴儿似的”这样比喻修饰的词:
师:公鸡鹐架式对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理解“公鸡鹐架”,公鸡鹐架简单理解就是
生:——(公鸡打架)
师:看到过两只鸡斗架之前的架势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两只公鸡,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比赛的样子,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
(气势汹汹……)
师:这儿还有这个词(直接出示:虎视儿)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什么词语来形容?
(虎视眈眈、气势汹汹)
师:为了写出两个人对阵的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两人对阵气势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了,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词,找一找,读一读。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理解,这样的比喻修饰独特,还可以让表达生动,有画面感,并学习迁移运用。
⒉穿插描写: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是通过抓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揣摩人物的心里,从而品味体会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的特点。学生从第二学段开始,已反复多次接触到动作描写这一写法,早已驾轻就熟,因此,老师可淡化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动作描写方面的教学,通过“比赛的过程十分精彩,徐光耀爷爷是怎么写的呢”以及“作者将镜头切换到了嘎子身上了”“镜头切换到小胖墩这儿了”,切换镜头这一通俗易懂的说法,告诉学生这就叫穿插描写。再让学生读读找找,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切换镜头、穿插描写,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这种描写方法。
师:写完两人气势汹汹的样子,接着,作者将镜头切换到嘎子身上了。
师:写完嘎子,镜头切换到小胖墩这儿啦。
师:孩子们,你们看,为了将他们比赛过程的精彩过程体现出来,徐光耀爷爷是怎么写的呢?
(引导看着板书说:也合着写两人的动作,接着分开写嘎子和胖墩儿的动作,然后又合着写)
师:是的,你们知道这样写法吗?是的,这种写法叫穿插描写(板书:穿插描写)
师:下面还有两个句子,你们读读看,是不是也是这样切换镜头,穿插描写的呢?
(先写嘎子,再写胖墩)
⒊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比如:《桥》可让学生找找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一下子让学生对作者利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的写法有了集中的认识。
《穷人》一课可设置让学生以读表格的形式,自主发现海上“寒风呼啸”,渔家小屋“温暖舒适”,西蒙家“潮湿阴冷”。交错对比的环境描写,映照桑那起伏变化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表达的一个秘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类的文章教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扇窗,搭建了路径。如何立足学生“学”的角度,关注学生“学”的基点,依据文体不同、语言特色、表达形式,进行问题导学的设计关系到“学”的状态、“学”的发展,对学生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