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柱
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冯家台小学 301500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难易程度对小学生逐渐接触数字概念来说较高。因为小学生逻辑思维不强、推理能力也比较薄弱,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从小学生自身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学习程度不同的几个小组,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提升,从整体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有效利用分组,促进人人参与、结合实际生活,创新教学理念、科学设计问题,创设良好氛围”三方面进行教学尝试,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实践运用
数学科目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及在实际生活数学知识的运用的责任[1]。分组学习首先为小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环境中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第三,学生结成小组,可以在互相交流、互相监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其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友爱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多重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对学生将来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新课标教学理念在我国已实施多年,效果却不甚理想,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要以问题意识积极审视我们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研究探讨分组学习的必要性。
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他们是课堂的主导者,忽略了学生群体中个性能力的差异,在课堂以“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台下机械化的接收教师传授的呆板的学习内容。同时,长久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式课堂,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潜能的激发[2]。
另一方面,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好奇心强,探索欲比较旺盛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学习精力也比较有限。而我国很多教师受“高分教育”的影响,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熟记书本内容加海量练习题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做题时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在教学中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无法将数学知识的真正用途展现出来,导致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与基本运算规律的方式过于机械化,扼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造成了枯燥乏味且缺少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数学教学效果与价值也会相应减弱[3]。
教师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内涵,积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革除传统教学弊端,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并帮助小组成员把握组织规则,以组内互助与组外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二、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分组学习,促进人人参与
教师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入手,尽量选择性格、兴趣爱好相近及成绩相近,且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搭配,同时也要避免分组导致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的差距过大,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况。然后科学设计小组任务,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为了目标完成不同的任务,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首先,分组学习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由男生女共同搭配,因为男生思维比较活跃,女生的心思比较细腻,两者可以起到一个互补作用[4]。同时每个小组应由组内成员共同选举选出一名组长来负责在交流讨论时的纪律,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进行任务分配时,应将权利交回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负责把控好全局,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很好的参与机会。接着,对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难度划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观点出现质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使新旧知识通过不同思想的集中讨论,汇集在讨论的过程中达到迁移和贯通的目的[5]。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学生踊跃举手,并邀请每一组里的学生作为“特邀小教师”上台发言,给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思考问题并讲解答案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这过程中充当评判者,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合理的指导与启发,最终一定要表扬和鼓励积极发言的同学,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养成一个良好的分组学习习惯,进步一满足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新教育方法
知识来自生活,我们的课堂更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将逻辑较为抽象的重难点知识转变为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和应用的知识,并帮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将知识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带来契机和广阔的空间。
以数学内容中“基本运算”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形成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让学生各自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分别扮演超市的老板、收银员、买东西的顾客等角色,将课堂变成教学生与别人交往重要的课程资源,思考“售货员的售价和超市老板的利润应该怎么算?顾客怎样用最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也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小组在同样的生活问题上,是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对商品价格的换算问题的[6]。然后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一下运算规则,讨论“列式计算应该怎么列、综合算式又该怎么列”之类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对乘法运算的见解,提升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科学设计问题,创设良好合作氛围
设计问题,制造讨论话题是分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设计问题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比如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征服感,削弱学生讨论的兴趣;过难的问题又会使学生在解决时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使之在小组中讨论只是基于流程。教师必须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每节数学课的内容,然后设计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准确诠释知识点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讨论话题,让小组合作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学校组织郊游活动,小红有25元可以准备购买一些郊游食品。她到了超市之后发现纯净水每瓶2元,可乐每瓶3元,饼干每包4元。请问她要如何搭配郊游食物,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东西吃,而且25元正好花完呢?”这种开放类型的题目可以很快的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同时多种解决方案可以起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展开教学活动和学生们一起,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来设置抢答游戏环节,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又多又合理。学生在这种集紧张刺激和趣味十足于一体的良性竞争下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以引导、点拨的方式介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讨论,帮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学生对知识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程度[7]使之融会贯通.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起步阶段,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平台,让学生实现从“被管理”到“管理”的角色切换,帮助小学生增强思维逻辑的敏感度,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立新型的教学形式,构建一个人人参与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中不断摸索、思考、探讨,逐步创立自主研究新型的教学氛围,并联系实际生活,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环境,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共同增长,为将来更高级的数学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缪晶.分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0):47,56.
[2]王中柱.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834.
[3]王丹亚.阐述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0,(4):202-203.
[4]唐文娟,苏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外交流,2019,26(48):368-369.
[5]林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J].读与写,2020,17(24):206,209.
[6]林新军.初中数学课堂中"分组教学应用"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9):107.
[7]张效杰.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教学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1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