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浅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 郭海萍
[导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郭海萍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300 )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历史是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脉络,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应然内容。高校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和主线、目的和方法,聚焦四个“讲清楚”,积极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以史育人、鉴往知来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四史教育   有机结合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和营养剂,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要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互融共荣,应把握好两者融合的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引导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本文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设计:
一、充分认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 要学史明理,讲清楚进程与立场。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力发展。引导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领悟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伟大历程,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历史根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现实观,增强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理论定力和内在自觉。
        2、要学史增信,讲清楚自信与力量。百年党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民族以志气、骨气和勇气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高校思政课要达到“学史增信”的教育效果,就要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穿始终,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在党史学习中把握历史大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大历史”的视角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要学史崇德,讲清楚精神与信仰。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传承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建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淬炼中,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品质是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宝库。高校思政课要达到“学史崇德”的教育效果,就要揭示百年党史背后的精神密码,诠释这些精神品质的当代价值,讲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讲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讲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让学生体悟革命年代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的悲壮,建设年代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激情,改革年代勇立潮头、先行先试的胆魄,以精神的重现和感情的重温实现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重逢,以红色精神滋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青年学生接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年学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和勇气。


         4、要学史力行,讲清楚实践与方法。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改造世界与自我改造相结合的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路线,从实践出发、从国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共识。高校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获得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将党史学习与党史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劳动等方式开展实践,将理论感悟转化为行动动力,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具体教学方法、设计
        1、聚焦教学谋划,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并与一线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近日,我院党政领导干部与各教研室主任开展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商讨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路、侧重点以及具体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示范、课堂督导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打磨党史学习教育进思政课的具体举措,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落地见效。思政课程的开设的意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做实事就是要深刻掌握党的各种理论,内化于心,并通过对教学的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党奋斗的艰苦历程,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贡献,让学生明白三个为什么。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用活中共党史。
        课堂上,适当选用党的领导人、模范党员的历史和事迹作为教学案例,与课文内容生动结合,使学生在逼真的案例中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毛泽东的“杂货铺”学习理论和习近平的“蓄电池”学习理论,鲜活的比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习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半条棉被”的故事体现了党爱人民的真挚情谊……课后,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阅读党史读物、观看红色电影、学习红色歌曲等,完成拍摄视频,制作PPT,影评、书评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向内在素质的转化;课堂下,组织学生参观大蜀山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馆、李克龙故居等党史教育基地,依托党史教育基地所承载的丰厚革命历史资源,发挥其教育塑造功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新”,即深入把握“0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征,以现代传媒为载体辅助教学。
        “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学习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慕课、论坛等现代传媒载体学习党史,更有利于党史教育“入脑、入信、入行”。例如大学生最常浏览的哔哩哔哩网站,拥有大量党史教育资源,如《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系列视频、红色电影的系列解读等,老师可以分享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观看、交流心得。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精神瑰宝。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将“四史”融入课程研究,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从历史中感悟初心,在百年奋斗中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史鉴今,砥砺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