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创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路径探究——以S大CTS基地为中心的考察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赵靖
[导读] :CTS基地是S大四家基地之一,
        赵靖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CTS基地是S大四家基地之一,也是全国151家基地中唯一以涉藏研究为鲜明特色的基地,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制度建设、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资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时代的发展为基地与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实时地审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方能使基地生命力长青。本研究从单一基地入手,总结梳理CTS基地发展历程、建设现状,从而揭示该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有效促进该基地的发展,也为其他具有同性问题的基地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经验;措施
        自教育部启动建设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来,历经20余年(1999年6月启动实施建设)的发展,普遍发挥了人文社科研究先锋队作用,然而各个基地特色与重点各异,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各不相同,实时地总结与规划未来的发展,是每个基地增强自身竞争力和长盛不衰的法宝。但目前针对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管理路径的研究并不深入与具体,而各个基地所处地域、高校、专业领域等客观情况不尽相同,同时自身发展的具体阶段与能力等软条件更是复杂与多变,便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因此本研究以某一基地为考察点,在充分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一条特定的促进基地发展的建设路径,同时以期通过对共性问题的分析,为其他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
        S大是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紧邻民族地区,学校共有四家基地,利用地缘优势和继承无数资深前辈的深厚学术传统,在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汉语言文学、国别研究等领域均有所建树。该校四家基地中唯有藏学研究所,以藏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为显著特色的基地,本文将通过梳理该基地的发展历程、建设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建设现状
        该基地充分利用地处西南中心的地缘优势,依托广大藏区和西南民族地区,在相关民族地区开展常态化、深度式的田野调查研究,以西藏考古与艺术、汉藏关系、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关系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见长。“十三五”期间,该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制度建设、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资料等各方面不断深入发展。
        第一,制度建设方面,已具备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办公室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与规范。
        第二,科学研究与学术团队建设方面,夯实在涉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西藏考古与艺术三个研究方向的力量,引进西藏佛教艺术史领衔学者、藏梵佛教文献著名学者、民族学与非遗文化保护资深学者、多语料进行康藏史和清史研究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各1名,成功组建起一支团结协作、学术梯队完整、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专职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者占比达82%,具有海外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者达59%,藏族学者4名,50岁以下者全部熟练掌握英语、藏文等多种语言。
        第三,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方面,已与涉藏机构与政府部门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工作联系,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委托项目,特别是在西藏西部进行的考古调查,对构建西藏西部文化序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已建成系统地藏语文、梵文、满文课程,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多语文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语言文字基础功底扎实的学生和学者,他们之中有一大批人毕业后到西藏、涉藏地区或涉藏单位工作,均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多人已成为骨干力量。

本基地常设涉藏知识讲座,向社会各界传播相关知识,为其了解多元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学术交流与信息资料建设方面,组织与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平均每年一次,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驻所研究一个月以上者达30余人次,邀请校外学者前来讲座与学术出访百余人次,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氛围,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具有专业的图书资料室和专门的数字资源库,收藏有汉、藏、英、日等涉藏类专业藏书3万余册,及相关学术期刊92种,为校内外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基础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近五年来,该基地发展迅速,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声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问题。第一,该基地虽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但与学院所处的地位并不对等,由于基地的工作重点与学院不同,他以科研为主,且规模较小,在目前学校对所有二级单位同样的管理方式下,难免出现与基地运行不相适应的地方。第二,基地发展多数情况下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而得不到有效支撑。基地所在学校虽然给予基地人财物的支持与极大的帮助,但却很难得到兄弟单位之间相互帮扶。由于基地属于少数集体,在学校范围内与学院性质不同,而在基地之间又因分属不同高校,都很难取得密切合作与共同进步。第三,从该基地自身发展情况来看也存在一定问题,在研究方向上偏重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不够;科研立项丰硕而规定时间内的结项率有待提高,存在个别项目进行周期过长等问题。
        三、改进措施
        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制度本身造成的,这些问题虽不能通过改变自身条件来解决,然而可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但由基地内因造成的问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本基地应夯实基础,将长板更长,再结合长远发展考虑,以基地建设总体目标为指导,即基地建设应达到“两个一”:“唯一”和“一流”为目标,“唯一”要求基地要具有突出的特点与优势,“一流”要求基地在所专注的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实力,也就是基地建设应从纵深两个维度将影响基地发展的各项指标推向前进。
        1、精准目标、精确定位
        基地应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并随时根据发展情况调整具体实施步骤,即一定时期内拥有相对固定的目标,而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等要灵活。该目标的设定应有机结合所在高校科研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要同发展与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目前基地在基础研究领域成果突出,一方面继续将长板夯实的同时,另一方面应积极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为国家决策与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也能有效地推动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2、聚焦学术前沿与重大问题,集中优势力量主攻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永远是基地发展的生命线。基地应集中主要力量主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才能产出具有显示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再结合各自的特长对研究进行拓展,如此既能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也能保证数量。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2】马哲伟、马惊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发展建议》,《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备注:【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党政管理服务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与创新路径探究,(2020DZYJ-45)
赵靖,1982.08.06,女,汉,山西临汾人,四川大学博士毕业
学校: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秘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民族关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