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 张劲松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专业科研能力,更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奠定坚实基础。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专业科研能力,更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
引言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5G时代也即将到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无限活力,大数据得以整合优化,知识、技术的前沿创新得以实现,管理驱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改变了人们的固有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互联网作为媒介,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擎和动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动力和源泉,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1.1协调主动与互动
辅导员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工作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引导学生在正确方向上发展,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可见,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同时,高校辅导员需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特点,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明确自身的地位和角色,应充分聆听高校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的积极言行,与学生保持同等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与高校辅导员交流中,获得政治素养的提升。
1.2协调传统方式与网络媒体
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网络媒体受到师生的欢迎,并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网络媒体属于新型载体,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传统媒体却具备健全的管理机制,在信息传播时,可确保传播信息的质量,保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在开展“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从传统教育方法中的总结各种优势,协调传统方式与网络媒体,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与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比如:通过一对一交流方式等对学生在就业或者是学习等问题进行及时沟通。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现在高校学生主要以“95后”、“00后”为主,这些学生对新事物存在较高的好奇心,同时学习能力强大,容易遭受多元化思想的侵蚀,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高校辅导员展开更多的活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现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薄、对信息中包含的价值文化缺乏正确的解读,给学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给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形成极大的冲击,同时给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阻力。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缺乏对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到很多网络应用,通过网络的交流,让辅导员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不过网络技术复杂,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面对众多无法筛选的内容,导致身心遭受巨大冲击,教师缺乏全局监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搭建良好的平台。
现阶段思想文化的宣传普遍呈现碎片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抖音”等社交软件,因为贴近生活,节奏轻快成为了学生们精神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依靠教师的说教,让学生接受理论性的知识,影响到了学生情绪,不利于学生接受这种单方面的教育。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3.1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落实的过程中,其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充分融合,切实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上,我们应该从现代化的角度,对实际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展现与选择,并且通过“互联网+”相关理念的应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果的目标。基于此,“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相对以前更加丰富,学生政治辅导员已经从以前的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交流,转变为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以及电子邮件等途径来进行交流,因为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适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已经成为他们网络社交的重要交流平台。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始探索“翻转课堂”“云班课”等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微视频、微电影等走进课堂教学中,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3.2打造“意见领袖”,发挥主观能动,强化示范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诚然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外部的灌输和约束,往往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激起某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远远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多么优秀的理论,多么丰富的活动,只有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内化,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辅导员可在学生骨干中挑选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群众基础良好的学生,重点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积极活跃于各类社交媒体和学校的各类组织及活动中,在学生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可以借助他们这一优势,进一步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对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和了解,并予以积极正向的引导。“互联网+”背景下,应考虑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用辩证目光看待问题,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知晓学生需求,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落到实处,让学生由衷理解并接受。
3.3净化网络环境,发展动态监管
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维系校园学习氛围与环境的第一执行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加关注网络学习资源的净化问题。对非主流的负面信息需要及时遏制,对引发学生负面思想的不良信息需要及时抹杀。高校辅导员需要与学生干部联合起来,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选拔政治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新媒体信息管理员,时刻关注新媒体网络舆情,建立新媒体网络信息引导反馈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把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由学生干部组成网络监管小组,对有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垃圾、有害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举报,使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还校园文化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善高校学生思想风气,从外至内地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形态,形成文明互动良好交流的网络学习新风,让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底且不断提高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刘保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6):261-264+295.
[2]张春霓.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