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茂盛
永安市第二中学 福建省永安市 366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和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这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显得极为重要,结合近些年初中生经常出现一些道德法治上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初中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上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形式、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法
前言: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有助于强化他们的个人管控能力。但就目前开展这门课程的效果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占得比重比较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就是将应试作为自己学习的导向。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想要有效的开展这门学科,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逐步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修养。
一、设置蕴含生活意义的教学情境
设置蕴含生活意义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强化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精力能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1]。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上得到提升,能让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学时代》这一课时,中学时代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意义非常重要,教师要紧贴这课程的中心思想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提升兴趣,为初中第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打响前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此次授课的资料和视频等,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觉到乐趣,引导他们快速进入思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展示,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深思。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思想转变比较慢,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来调整。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身边陌生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对生活的探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宽,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应用分组教学的方法
如果想要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效果,需要教师彻底摒弃掉传统老旧的教学观念[2]。传统教学主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会忽视到班级内存在的个体差异。如果教师讲解的知识比较浅薄,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觉得过于简单,致使他们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讲的知识比较深的话,一些学习成绩中等或者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就会丧失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当及时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将班级内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之中,形成先进带后进的效果,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更加有利于其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同时这样还能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放性比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辩论赛,让每个小组根据资料寻找论点进行辩论,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过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我们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都发表自己的论点,来组织觉得网上交友好处多和网上交友弊端多的小组来进行辩论,让他们自行搜集资料。最后使他们明确在网上交友要具备一定的防备心和保护意识,要考虑清楚对学业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手段要丰富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展示给学生[3]。之前很多学校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均不重视这门课程,致使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这更需要教师向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讲教材中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有效的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中起到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的去开拓创新,去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体教学的设计,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素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提升,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有关于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浅谈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J].新课程,2021(02):171.
[2]赵立刚.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94.
[3]王海玲.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J].新课程,202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