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月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文学审美能力决定了学生写作的上限,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教师总结好作文的共同点,说明一般作文的不足点,针对模仿源进行纠正指导,达到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优秀审美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创新实践
(一)从教学实践看学生选择
在前几次的作文批改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套用了作文书中的片段,可是理解不深刻,与其他文段融合不自然,人物前后行为逻辑割裂等等,甚至有些学生套用的文段本身就不够精彩。基于以上问题,我于2021年5月22日上午第三节课,在西安经开第一学校19班,创新了布置作文的方式,设置了教学活动——你认为符合“陪伴”主题的好作文是什么?学生以“陪伴”为主题,找一篇1000字以内的优秀文章,选择的范围既可以是名著片段,也可以是作文书。学生们在周末完成了这项作业,基于学生的选择优劣情况我作以下分析。
1.应多一些真情体会
郝宇航选择了一篇和母亲散步的文章,最初的“我”因为考试没考好不想和母亲散步,可想到散步可能是母亲近段时间唯一的心愿,我还是答应了母亲,“我”刚开始心不在焉,但发现母亲佝偻的背、银白的发,听着母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幡然醒悟自己亏欠母亲,要常陪伴母亲,这篇文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感人至深。
而有些学生选取的文章虽然语言优美,却缺少真情,没有做到切题,比如有的学生只写外婆给自己做各种美食,做美食时行云流水,然而这只能体现出外婆技艺高超,在情感上体察感悟太少。
2.应多一些结构安排
周宇航选择的作文运用了小标题的结构,在每一部分的开头与结尾进行点题、扣题。他的三个小标题分别是:“有你相伴,我的生活是一幅墨卷;有你相伴,感悟的是人生百态;有你相伴,品味的是人生哲理。”在每个板块的最后都进行了扣题“有你陪伴,真好!”截取生活片段、碎片化的谋篇布局,写出母亲的陪伴之乐,展现一幅其乐融融的亲子生活图景,
做到了多元化。
这次《陪伴》主题作文,有学生文章就分为三段,主要内容不会分段;还有学生的段与段之间严重割裂,没有过渡;还有学生不会首尾呼应,写着写着就偏题;还有学生想使用题记、后记却弄巧成拙等。
3.应多一些学养积累
初一学生阅读量较小,积累也不是很丰富,但让我惊喜的是杨心源的选择的作文文学素养积累深厚,写出了自己阅读《史记》、《红楼梦》的自我感慨,有深刻的思考与体察,例如:“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化作他眼角泪,流入江底。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
有学生也想写议论文,然而缺乏深厚的学养做支撑,有些文章中列举的都是课内诗文例子,如《己亥杂诗》中诗人陪伴国家,可是语言是“喊口号”式的呼吁;还有学生选取大量人物扁平的例子,没有做到详略结合,不能体现语言的精彩和思考的深刻。
(二)从主客原因看作文困境
1. 客观因素
初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大问题,以西安经开第一学校七年级19班、20班的学生举例,初一学生课业压力大,大量试卷让学生没有机会体验生活。应试教育背景下,出题范围广阔,小到一件好人好事,大到家国天下;学生需要在班集体里感受群体凝聚力,也要在独处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清醒。高要求下,很多学生的选材偏向陈旧、虚假、套路。
2.主观因素
(1)学生对于作文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认为无话可写,也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题材更是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究其本源,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进行采访:你认为什么是作文,作文应该写什么,作文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有很多学生回答我说是语言文字必须要优美,只有很少的学生说重要的是真情实感,可见初一学生对于真实的情感体察有较大的缺陷,对于提高文学底蕴的关注度不够。
(2)学生对于作文的完成
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都不能很好地独立进行创作,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真实感,大多数都是从网上摘抄或者作文书上摘抄的。学生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差。在每次考试的作文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用手机网络下载的,实在不会的学生就把语文书进行概括、抄写。
(3)教师对于作文的指导
学校的老师为得高分而教应试作文,在课堂上宣讲作文法,之后出题目练作文,再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并且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从三方面看方法指导
针对如上的问题,我开展这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作文基础上把它修改成符合“陪伴”主题的作文,学生问题是“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学养学识见的功夫”不到位,通过直观对比与方法指导,让学生领悟“为文有法无定法”的道理,写出好文章。
(1)学会描写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描写做到的详略得当是对于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进行详细描写,而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事件原因、次要人物可以不用很细致刻画。接下来要明确的是在表达方法中,学生应该详写描写、记叙,略写抒情和议论,这次《陪伴》作文,有学生写成了只有论证没有情感的文章,这样的文字显得没有生命力、很干枯。
《陪伴》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写“爸爸拿着汤走进来问我”突出不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写“佝偻、急急地、紧紧端着、轻轻放、询问般看向我”的正面细节描写就更能凸显出父亲的无言之爱,这些材料是主要材料。写侧面材料景物要有目的,一定要以“烘托”人物服务两种材料交相辉映,写出更真实的感受,让人共鸣。
(2)学会构思
部分好作文的共同点是具有小标题,因为其结构清晰,利于阅卷者把握文章整体;取材广泛自由,不受事件发展逻辑与时空的约束;形式也很美观,就好像是文章的漂亮新衣。
学生写“母亲陪伴我”这一主题为例,可以采用小标题中的“纵式”法,用事件串联文本,比如感受从早到晚的母爱;也可以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写。同时也可以采用“横式”法,用几个空间串联文本,母亲在书房、厨房、老师办公室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还可以用要素进行串联,比如颜色要素,陪伴中的矛盾是灰色的,感动可以是橘色的,把学生的抽象感受转化为可知可感的具体颜色,具有新意。
除此以外,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首尾呼应、排比段、过渡段、题记、后记也是非常关键的。
(3)学会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形成日积月累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名篇,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形成较高的写作能力。可以在每次布置作文的时候,让学生看看名家是如何写同主题文章的,积累与作文之间存在相关性,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写作能力。
在《陪伴》的素材举例中,有很多学生都写了母亲,我在第二课时向学生展示作家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的,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时代的魅力,感受更高层次的冲击,这远比作文书上千篇一律的母爱的情感表达更高,有很多学生都红了眼眶,作文课达到了润德润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书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30).
[2]王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研究[J].中外交流,2020(15).
作者简介:高嘉月(2000—),女,陕西西安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实习单位:西安经开第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