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王景渊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
        王景渊
        福建省安溪县长卿中心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然后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是做到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条理作答,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都取得进步。本文以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多角度且针对性地论证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研究
        小学生思维灵动跳跃、创造力强,这一天性特点能够为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供新颖的思路,与此同时,小学生也存在着理解能力尚有欠缺的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能很好的抓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为解题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中的条件线索,明确问题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在题干中提取关键解题条件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冷静思考,找准题目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
        一、找准题目关键,巧用条件求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其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不知从哪里着手来分析问题,因此就容易陷入思维混乱的怪圈中,妨碍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学会抓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的根本并且找到了关键的解题条件,才能让学生分析清晰题目结构,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正确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日常数学教学时,对于一些典型题目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自己在练习中准确迅速地分析清楚问题的根本,然后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来解决数学问题。
        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并且能够利用已知条件来解比例。在解决比例部分的数学问题时,最关键的是要找准题目所给条件中的比例关系,求解比例中的某一项。以本题为例:原来六年级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为5:4,转来一部分女生后,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变为5:6,已知现在六年级共有学生770人,请问转来了多少女生?本题中男生的人数没有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男生的人数这一关键信息来进行解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大家读完题目后有什么思路吗?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信息呢?”学生A回答:“已知现在的总人数为77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5:6,可以分别求出现在男生的女生的人数!男生有770÷(5+6)×5=350(人),女生有770÷(5+6)×6=420(人)”教师对学生A 的回答给予评价:“你回答的非常正确!大家看题目问题是求转来了多少女生,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有420名女生,那么只要再知道原来女生的人数,用现在女生人数减去原来的女生人数就是转来的女生数啦。”教师点拨完后学生B回答:“我发现男生的人数是没有变的,现在有男生350人,那么原来男生的人数也是350!”学生C说道:“知道了原来男生的人数和男女生人数比,就可以解比例,把原来女生的人数求出来了,原来女生人数是350÷5×4=280(人),那么转来了420-280=140(人)。”教师对学生已有的思路稍加点拨,就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题目中的隐含线索,从而发现解题突破口,完整正确的解出答案。


        二、妙用数形结合,细化题目内容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同一个事物能够用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或明显或隐晦的联系,这就使得很多情况下同一个数学问题有好几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时候一个很复杂的题目换一个表示形式就变得简单许多,其中,数形结合就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数和形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而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数能够用来描述形的属性特征,形能够用来展示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数形结合这一方法能够根据数和形的特点,从复杂晦涩的题目提取出有效信息,并以最合适的形式展现出来,将题目内容具体化,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好题干信息。
        以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百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找准单位“1”从而求解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由于这一部分的题目中既有百分数这一倍比关系,有出现了具体数量,因此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将两者的概念混淆,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在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这一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线段图来找准单位“1”,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本题为例:已知一部智能手机的价格为3000元,现举行节日促销活动,降价20%销售,问现在一部智能手机的价格是多少?先让学生去找单位“1”,学生A回答:“手机的原价是单位“1”,原价是3000元。”这时要将单位“1”用一条线段表示出来,并标记上单位“1”对应的具体数量是3000,促销降价20%销售,用另一条线段表示现价,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上面那条线段的1-20%,即80%,通过这两条线段就能很直观地表示出原价与现价之间的关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辨别百分数与具体数量意义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利用百分数去求解具体数量。数形结合这一方法将复杂的题目条件用简单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无形之中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三、结合课堂游戏,助力问题解决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游戏,利用游戏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更清晰地梳理问题内容,在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回忆起具体的情境,从而更加轻松地解决好数学问题。
        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年的天数、每个月的天数、12小时和24小时制的转换等,其中时间的计算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游戏,加深学生对于时间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我是时间小管家”的游戏,13个学生为一组,让其中12个学生围成一圈,代表表盘上的12个小时,剩下一名学生站在中间,用彩带做指针,当教师说出具体时间时,这名学生要将彩带给“表盘”上代表对应时间的学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学会读表、画表,并且还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明白如何计算一段时间,这样当学生遇到这部分的问题时,能够回忆起自己做“表盘”这个游戏,并正确的解答出时间问题。
        总之,本文主要从找准题目关键、巧用数形结合、引入趣味游戏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让学生形成认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锻炼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宗智.学知识,贵于用——谈谈小学生数学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39-40.
        [2]陈国权.构建良好的结构: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20(12):37-41.
        [3]蔡廷茂.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