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阅读教学探究与实践——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谭富瑶
[导读]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谭富瑶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十三小学  
        摘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部编版小学0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架构,教材中各个单元融入大量的语文要素。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探索基于语文要素的阅读教学实践,明确本册语文要素,把握单元语文要素,聚焦课时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赏析文本语言,使得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要素;阅读教学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导语都明确了语文要素,使得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更为紧密。教师如何在教材中把握语文要素,基于语文的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探索与思考,以此增强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对本册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能够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有效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一、多元解读:“语文要素”的内涵
        语文要素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诸多元素为一体,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恰当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构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语文要素的学习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阅读教学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将语文要素放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分析,准确把握其教学功能与价值,不能一味的就“要素论”,否则有可能就变成机械化的单一训练。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承载了审美与文化等元素。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承载了语言、思维等元素。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承载了语言和审美等元素。
        二、整体建构:明确“教什么”
        (一)系统解读,把握学期目标
        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容易忽视学期总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导致各语文要素之间的“失联”,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制定的阅读教学总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每分钟阅读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表达效果。4.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等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体会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并背诵。本文以总目标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探究。
(二)明确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把握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统编教材3至6年级都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的,用好统编教材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细致解读单元导语、掌握单元训练要、精准定位单元目标、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一单元明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过程。本单元四篇课文也呈现出不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语言去体会思想感情。学生通过《祖父的园子》的学习,能够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及对祖父的怀念。能从文中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中感受;再看《梅花魂》,学生通过文中对外祖父教“我”诗词落泪、送“我”梅图、赠“我”梅绢等事情的描述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借梅思乡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制定“怎么教”的路径
    要使语文要素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必须基于全面而细致地学情分析。由于每个单元前后的语文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语文要素的整体性和贯通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此前已具备哪些相关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掌握到哪种程度,是理解还是应用,才能采取有效地阅读教学策略落实语文要素。
        (一)归类语文要素 区别行为动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归类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五年级下册语文要素的编排有以下特点:出现了体会、感受、了解、理解等高度概括的行为动词。从认知维度来看,理解维度的行为动词比较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五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并不强,对人的内心品质不会像成人那样理解。基于此,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这些词进行区分。实际在阅读教学中较难把握的就是理解维度的语文要素,不知道该理解到什么程度,导致在阅读教学中出现越位或者偏差。“了解”只要表明知道就行,学生可以不准确说出。对于“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这一语文要素单元,学生通过猜字谜、聆听汉字故事、品读形声字的创造过程来感受到汉字趣味。可以通过学习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历史悠久。“感受”是自己接触到外界事物,使得自身受到了某种影响。如“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能从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产生自己感想或想法。“体会”也指自己体验或领会某种事物或活动等。如“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可见,体会的程度比感受更深一些,更偏向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理解”是一种认可的态度,表明懂了的意思,如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偏向于思维,就是认可某种行为,从而改变或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分解语文要素 搭建支架
        教师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消化语文要素。将高度概括性的行为动词进行细化分解成一步一步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路径和方法,才会使得语文要素不至于成为抽象的概念和知识标签,是语文要素落地。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那究竟学生该从哪些地方去体会?从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中体会。体会到什么程度?能够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经过这样的分析,语文阅读教学就有了抓手,有了路径,语文要素就不会成为知识的标签。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要让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首先引导学生体会小艇对于威尼斯的重要性,从文中可以知道小艇有着独特的外形,也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想象小艇的样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更能让我们了解小艇的样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小艇设计成这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小艇独特的外形是成为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顺势,让学生想象众多小艇灵活穿梭的样子,以及乘客坐在小艇中,看到建筑飞快地后退、眼睛忙极了的感受,体会这样的动态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小艇的生趣。接着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小艇消失后的水面的语句,感受威尼斯夜晚的宁静美。尝试用轻快活泼的语气朗读动态描写的句子,用舒缓沉静的语气读静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能够从语言文字中切身感受。边读边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读后仿佛看到一些什么样的情形。这样去一步一步引导,为学生搭建一些支架,让学生知道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该学到什么程度,看到自己学习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自身思考的轨迹,体会学习的过程,语文要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融入大量的语文要素训练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明确的要求。课后习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训练的教学重点内容,渗透了语文教学教法与学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课后习题,仔细研读课后习题,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内容,确保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例如第五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习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先默读课文,谈一谈对三个片段中的人物的印象,分别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举例谈谈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够结合课文中的一些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习题要求学生能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并能归纳和总结。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初步把握人物形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思考,交流体会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特点。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描写的语句,梳理总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摔跤》一文,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到小嘎子机灵。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关于祥子的外貌描写中体会祥子的高大健壮。从《两茎灯草》中关于严监生的动作描写中体会严监生吝啬到极点的形象。教师随及提问:为什么我们能从这一篇篇文章中能体会到鲜活的人物形象?随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要想表现人物的鲜明特点,就要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所以写出鲜活的人物特点,离不开这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以读促写 有效迁移
     阅读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赏析文本语言的表面上,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致力于让学生学会运用表达方法。例如四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习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在此之前从《军神》一文中,初步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毛主席动作的描写,文中“从见到这份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吸着烟。”学生品读句子后,说说毛主席此时内心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毛主席的内心是不平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回来了。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的,试着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学生充分掌握展现人物内心品质以及心理活动的表达方法后,再鼓励学生选择一种情景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期待落空的心理活动。这样的环节训练,也为后面的习作训练打下基础。
        如果要把语文要素比作什么,他就好比一把开启阅读教学的就好比一把钥匙。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利用好这把钥匙,从学情出发,增强目标意识,准确把握“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的丰富内涵,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尹爱红.把握教材编排特点,落实语文要素[J].小学教学参考,2012(6):36-37.
[2]陈卫娟.高杰.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实的三大核心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0.
[3]孙萍.立足语文要素 发展语用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21(2).
[4]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