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挑选有效预习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王金锋
[导读] 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主要途径
        王金锋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周家庄子学校265400
        摘要: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正在寻求有效预习的策略。基于此,文章将从实施分层预习模式、构建预习合作小组、应用绘图学习方法、引入微课预习资源、建设线上互动板块等方面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预习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主预习的质量和效率,为后续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课堂教学;提升效率
        引言: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环境中,预习的重要性愈加得到了凸显。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预习任务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中,建立知识结构、发展数学能力,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出预习环节的作用和价值。以下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构建预习合作小组,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相比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强,所以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重难点内容,这些内容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在预习教学中构建合作小组,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为了突破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构建预习合作小组,在学生展开预习工作之前将他们分成组内异质的各个小组,引导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进行分组预习活动,共同提炼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以此增强预习的实效性[1]。例如,在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小组中经过合作和讨论确定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概念”、难点为“从实际问题中提炼二次函数关系式”,在明确了重难点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例题,让他们在例题中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并从中提炼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如“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60米,其中一边长为A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怎么表示?”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实现高效预习的目标。
        二、应用绘图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预习实效
        数学概念和公式往往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且教材中的每一节知识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一种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的结构和联系,那么其预习效果就会不断加强。因此,为了增强初中生的预习实效,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绘图学习方法,让他们依据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展开预习,促使他们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概念间的内在关联转化为直观化的图形,在这样的预习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预习效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会愈发浓厚[2]。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预习实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绘制图形,将“圆的对称”“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等概念和具体公式用图形表示出来,并以思维导图展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而学生通过绘制导图就能更加理解“圆”的相关定理和概念。


        三、引入微课预习资源,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初中生思维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很难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全面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具体内涵,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降低学习热情。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教师可以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微课预习资源,以视听化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将微课视频资源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预习和课堂学习中。而在预习视频中,为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尽量选用思维导图、实物图片等素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直观化手段的辅助下,全面调动自己的预习热情、提升预习效率。
        四、建设线上互动板块,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
        通常情况下,预习任务都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这时学生就失去了教师面对面指导的优势,也很难与同学展开沟通和交流。因此,为了突破当下预习环节中存在的弊端,让他们在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多元思维,教师可以建设线上互动板块,通过新媒体沟通平台或者学习软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共同商讨预习内容。而通过建设线上互动板块的方法展开预习指导,也极大地提高了预习的实效,促进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实施分层预习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高峰期,他们会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间的差异出发展开预习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因此,为了尊重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实施分层预习模式,设计并布置具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让处于不同实力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促使他们在预习中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3]。例如,在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式的考核和分析,将其按照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学习态度等元素的综合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针对数学基础差、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其一般意义下的公式”;针对数学基础良好、思维能力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全面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公式,练习解答教材中的例题”;针对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在深入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以上的分层预习模式的引领下,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能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增强数学能力,由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结束语:总之,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只有充分利用预习环节展开引导教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最大化。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施分层预习模式、构建预习合作小组、应用绘图学习方法等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技巧,促使他们在自主预习中突破重难点、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荣伙.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J]. 亚太教育,2020(20):76-77.
[2] 庄昌平. 预习在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运用[J]. 读与写,2020,17(15):204.
[3] 王妙术. 探讨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优化[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