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和平小学 福建南平 353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主要就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并自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自发意识且方向明确、目的明确的对已学习数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见解阐述,进而使动态思维过程以特定结果呈现。且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自我化思考、判断、推理等学习品质。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先行树立批判性教学观念,以激活学生的勇于发言精神为导向,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促使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素养;教学模式
前言: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不依赖于数学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也不盲目畏惧教师权威、教材权威,能够大胆、独立的展开数学思考的思维发展过程。鉴于此,数学教师就需要在平时就积极深入学生集体,善于使用互动提问、情境提问等,为学生提供发问机会,了解学生的具体数学学习兴趣。而后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特征,创新相应教学方式,以学生易于被调动的教学方法,启导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一、转变理念,树立批判性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首先,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自身的教学观念能够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思维等的实际影响。而后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以科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个体能够自发展开数学思考,对数学知识有自我化的吸收、应用、反思为导向,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完善自身批判性态度[1]。只有这样,教师从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做好积极榜样。毕竟,“教学”是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与学生“统一战线”,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数学教师对自身的指导与期许,不再如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一样,对数学教师的知识教学产生“与我无关”心理[2]。而数学教师转变自身的批判性态度,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具体来说就是减少理论知识讲授的实际时间,留出足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结合例题相互讨论,从而引发思维碰撞、思维拓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时,基于之前教学过的“认识图形”,先为学生导出复习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图形吗?”引导学生回忆发言。而后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结合已学习内容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讲一讲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特点?在学生的回顾意识被有序调动之后,数学教师再随机指到两个图形,询问学生这两个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实物参照?如果代入联想让它们动起来,你们认为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以此让学生以同桌为讨论对象,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这样,学生在边表达边思考的过程中,就无形完成了批判性思维的初步构建,既更好的理解了理论概念,又能从反推角度融会贯通,收获比教师灌输式教授更高的学习价值。
二、设疑激趣,激活学生的大胆怀疑精神
科学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科学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突破都是在大胆的对已有理论进行实践验证的过程中,才打破固有限制,而进入更深一层的实际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求数学教师灵活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带思考的形式,真正实现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增,并在相应的实践探究中,结合现实问题将其解决[3]。从而使学生基于对数学知识的科学分析、科学推理、科学质疑等,合理的使自身批判性思维得以扩充。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通过课堂提问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平时触摸物体的过程中,有没有沿着它的边线整体感受过它的大小?”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有”。
但是在数学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们在自身触摸的感受中能大概确定它的一边有多长吗?”时,大部分的学生显然都被问住了,不敢回答数学教师,抑或畏畏缩缩的小声发言可能是多少多少长。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反应,继续提问小学生“那么现在让你们选择一个自己身边的小物品,不使用直尺,你们能够估量出它有多长吗?”小学生几乎各个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的开始拿东西边说边摸。数学教师结合这一情况适时导出“那你们知道这个物品边线的一圈的说法还可以怎么说吗?”通过接连的问题串引导,让学生灵活理解周长概念,进而结合自身理解大胆向教师反问“那是不是每一个东子都有自己的周长?我们也有吗?”在对概念的怀疑、拓展中,深化批判性思维培养。
三、构建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除了需要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之外,数学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建立合作性、平等性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数学教师有目的放下教师架子,深入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沟通,真正意义上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导者与贯彻者[4]。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数学教师以观察学生为切入点,细心研究已有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相关事例,而后从事例中提取可以活用于自身实践的具体内容,将其在师生相处中实践落实。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一课时,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共同参与数学游戏的形式,先行选择数学教材作为“比重要”游戏物品,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估一估的物品,要求其实际重量要超过老师选择的物品但不存在极大重量差。让学生在趣味化游戏体验中,弱化知识教学的层级关系。在自由、和谐的师生交互中,走进数学教师。而数学教师利用学生的游戏化心态,鼓励哪些学生做的好,哪些学生即使选择的物品最后“败”了,也具有具体闪光点。使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受益匪浅,甚至想要“再来一局”,更加坚定的通过自身做法表达自我,塑造自信。长此以往,学生在良性师生互动中,自然能够即时阐述见解,大胆询问教学教师自己想法的哪部分正确哪部分错误,以“不服输”的劲头促成自身批判性思维形成。
四、展开讨论,创设情境启导学生批判性思考
从数学教师视角展开的问题导入与从学生视角产生的提问互动,虽然都可以助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构建。但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也是实际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学以致用,形成螺旋向上的数学学习循环的主体[5]。因此,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之余,始终要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启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例如,在教学“除法”一课时,数学教师基于班级学生目前质疑教师的勇气还不够的现状,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质疑环节。已将学生按照每组5人分组导出质疑活动为例,教师说“必须用5刀分一个蛋糕,你们才能均等分到蛋糕块。你们认为这是一定的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而后结合讨论结果导出除法知识,让学生对需学知识更加专注,也更加敢于思考怀疑,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数学教师就需要切实转变自身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性、目的性为依托,来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而后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深化思考,在一系列具体锻炼活动中,得以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最终,切实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基石。
参考文献:
[1]郭建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31.
[2]李倩.认清数学教学问题加强核心素养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87.
[3]陈友廷.探课堂模式促互动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探[J].天津教育,2021,(17):13-14.
[4]佟茂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06):114.
[5]郭晓英.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21,(47):65-66.
备注:本文属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编号:FJJKXB20-531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