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斌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第二中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通过向教师请教获得能力的提高,这就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本内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课堂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全面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解题思维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有的学生兴趣较为深厚,有的学生喜欢则新颖独特的历史观点。但也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属于是枯燥没有乐趣的学科。所以,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习的兴趣。
1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学习,基本上属于被动的学习,课堂上缺乏一定的互动性。长期在这样形式下学习历史,学生就会养成只能通过教师学习的依赖性习惯,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就会逐渐变得缺乏。第一,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需要有改变课堂教学形式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懂得探索历史的人,这样才能自己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进而充分了解更多的课外历史知识。第二,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大背景,并详细介绍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第三,以往教学的形式虽然有优点存在,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其实可以利用当前良好的教学条件,使用先进的设备充实学生历史学习的课堂。
2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做好课前历史课程预习很重要,因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跟上教师讲课的基本思路,并且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不断减轻。另外,进行历史知识预习的时候,学生要先做综合阅读,依据参考书预习的指导来解决遇到的历史问题。学习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历史问题,学生可以重新听教师的讲解内容,并做好相应的标记。第一,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需要进行资料的查阅,有利于轻松教学的实现。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课本上没有的历史观点,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把预习的内容同前面讲解过的知识一起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第二,利用正确的方法预习课本上的知识,课前阅读两遍课本内容,这样才能准确找到知识所在的位置,把掌握的知识同课本进行有效连接。接触课堂的第一步就是预习,教师要把预习的问题全面重视起来,以此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起来。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解决问题,但在学习历史中学生先要学会发现问题。作为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起来,这也说明学生开始有思考能力了。唯有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再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进步。比如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兴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的基本现状。因为历史教材当中讲解安史之乱的部分并不多,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再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此时可以学习到安史之乱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再如,《秦统一中国》,课堂上会讲到秦始皇时期皇帝自称朕的情节,可让学生深入的去了解称谓并不完全是权利的象征,而是荣誉的表现。进行汉朝历史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会充分了解到刘邦对父亲的称呼,并被后世所沿用。但是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是真实有迹可循的,不是通过人为编造实现。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对课堂历史知识有了深入性的思考,是非常好的学习行为。若教师没有深入理解,知识就只是知识,只有做好学生的引导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历史知识探索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4通过问题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历史背景,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历史知识初期的时候,学生比较看重的是怎样解决问题,随着深入学习以后,学生的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也会发现解决问题比较困难。初中学生有自己的历史储备,也会有比较新颖的历史观点,并在学习历史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在汉朝历史学习中,当时奉行无为而治却由于连年战争百姓苦不堪言。还有学生学习庄子内容时,会认为无为而治没有意义,充分表示出学生学习时的思考精神。第一,学生的问题有时是不了解汉朝当时的现状,这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就不思考了,但是可以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反复交流中将问题解决。第二,历史题型有差异性,课堂讲解的题型,有时也受到时间的影响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三,遇到历史问题,先要确定发生的时间,看是在哪个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并总结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学习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要掌握具体方法,有的学生考试答题写的内容很多分数却不高,也有的学生只写几行字就得了满分,这体现出答案的准确性。作为学生应该要有良好的思考问题方法,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理性去分析,对于解答材料题的部分,应该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找出来,以此现再有效结合时代背景将问题解决。
5在知识拓展中,在学生作业中培养问题意识
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属于长期性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利用历史观念 详细分析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内容,有效结合史料分析当时的历史环境,而且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思考,进而引发学生去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达到以史明鉴的良好效果。历史教师在讲解诸子百家时期的知识拓展时,可引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还有问题比较集中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以及思考诸子百家的学术影响等。除此之外,在历史知识学习的作业布置当中,教师可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问题,并针对历史发展与兴衰提出适合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加深思考 ,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内涵与核心内容,再有效结合社会价值观,以发展的观念对历史环境做详细分析,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
6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问题意识
每个人都是独立且不同的个体,正如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都存在着差异性,看待问题的角度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让组员之间讨论历史问题。讨论结束的时候整合组员们的观点,汇报总结自己组内的结论,再由教师分析各组汇报的结果。像这样的小组讨论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以往思考问题的局限,在共同探讨中打开问题的新思路,进而在发散思维中培养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搜集相关历史的资料信息,再结合个人的观点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达到问题意识培养的效果。
7结语
总体而言,历史教学当中,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初中历史的教学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发生问题的能力,因为学习主是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利用对历史问题的预习 ,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让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探索中获得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8):30-31.
[2]张小桃.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9(05):43-44.
[3]胡捷:问题意识,创新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20(09):73.
[4]王继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0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