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童文卫
[导读] 地理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地理综合发展的观念
        童文卫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中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100
        摘要:地理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地理综合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学生的整体观、地方区域观以及提高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文章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将初中地理课堂的优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初中地理课堂普遍存在课堂知识呈现碎片化、学生自主学习不够充分,教学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知识的内在意义理解深度不够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指导,提出相对的改进措施,同时注重在实践中验证并进一步完善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观
        中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的本质涵义,不只是教授学科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学习的意义,只有确认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往往会习惯把自己定位在教书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性,提高学生分数,从而将“教书”和“育人”不自觉分离开来。然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使学生习得知识的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质、思想道德,这才是教育者所应追求的最高使命。
        (二)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观
        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观,是教师对于课程的客观理解的直观表达。从学科教学来讲,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学科表层,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来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带领学生不断进入学科的深层,探究学科教学内容的“隐藏”意义,从而促进学科本质的教学,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课程内容分类,教学可分为狭义教学和广义教学。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主体,仅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核心目的。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中,学生能学习到系统的、大量的书本知识,然而却很难转变或发展成某种内在的身心素质。相反,广义教学则是以课程为教学主体,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或者是学校内部,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不仅来源于课堂,有可能是各种媒体、或者日常生活。对于教师来讲,要避免照本宣科,要善于推陈出新,具备开放的课程意识,形成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观。
        (三)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观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与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合作。为了能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由知识的授受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转变。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独立、能动的学习状态成为常态,这样的氛围会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
        二、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一)整体化策略
        整合知识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整体化,重视知识的结构性、整合性,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碎片化,是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的一步。对学生来说,整体就意味着“组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习惯“知识点教学”,即一节内容中习惯罗列多个知识点,多个例题,大量的练习,学生看似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但是知识的整体性、系统化、结构化在学生脑海中并没有实现,更多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记忆中,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结合这一策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一些有效工具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如笔者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中东地区知识重点加以贯通:中东是一个世界热点地区,因为什么而成为热点?①战略位置极为重要;②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③水资源匮乏;④文化差异等。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级主题之间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强促进学生形成对这一节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二)情境化策略
        “情境化”应用于教学中,特指一系列精心组织、安排的教学事件。情境化教学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由抽象化向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转变,更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已成为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了沟通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间的桥梁。情境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问题的。
        1.创设图像情境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教具,包含板书、板图、板画、幻灯片、影像等。在地理教学中,影像片段在提供生动的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静态的教具,模型、图画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如在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时,导入视频选取了著名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地形有关的影像片段,通过画面的切换将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情景引入课堂,向学生展示出本节教学的核心信息———地形。这种通过图像创设的情境将中国的地形地貌直观地展现学生面前,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在视觉上获得了美感。
        2.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奥苏伯尔强调:“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应注重联想学生生活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尽可能地在真实生活中挖掘情境资源。
        (三)自主化策略
        自主化策略强调的是学生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要求自我提高的表现。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参与课堂的学习,改变过去对教师过度依赖学习的方式。自主化策略的实施可以借助“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实现。先学后教之“先学”具有超前性、差异性、独立性。“后教”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发展性。“先学”强调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在《大洲和大洋》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将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以自学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地图、提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使学生自主认知得到发展。其次,对于“先学”基础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继续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要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提高性教学的过程,从而实现先学后教之“后教”。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以生为主,多数教师习惯把课堂彻底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也只是限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课堂学习效率较低。真正意义的先学后教,目的是实现以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从而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总结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借助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表及里,运用各种情境,由浅入深,挖掘知识的内涵,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志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34):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