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唱歌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严若君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严若君  
        常熟国际学校   215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社会各界越发关注对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以及全面发展指导。而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性格品质等综合素养皆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转换教学方法,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的实效,本文以此为基点,望相关言论能给予广大教师一定启示。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唱歌教学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越来越重要。由此需要音乐教师能够充分正视小学生的真实心理喜好以及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础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唱歌教学课堂,帮助小学生在更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身与心的健康成长。
        一、趣味唱歌教学意义
        首先,趣味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桥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是如果无法成功的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使他拥有再高明的教学手段以及指导方式也无济于事[1]。音乐这门课程需要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以及身体律动感,优美的音乐能够使得小学生拥有更加愉悦的心情,而良好的节奏感与律动感也会促使小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外放、活泼,因此自然会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趣味性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能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并且在营造了更优质的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小学生的参与度与配合程度,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趣味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给予学生更广袤的想象空间,关注其加深对古今中外优秀音乐的认知程度,进而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趣味等音乐综合能力。趣味教学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音乐课程,它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审美的提升、音乐技巧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帮助小学生在不断累计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视角,进而对生活以及学习产生更积极的想法与理解,使其在面对日后的挫折与磨难时也能够通过音乐来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态,获得更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2]。
        二、趣味唱歌教学导入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开始之时因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愉悦且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其迅速找到学习音乐的状态,使其愿意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因此便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找到更加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用以提高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一)直接导入教学主题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方向选择直接导入主题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以大量理论知识堆砌的导入环节而言,直接导入教学主任教学主题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同时直观教学方式也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特征[4]。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以教学主题为基础,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指导语言以及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发声练习以及唱歌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找到良好的技巧,进而有效提升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素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中的《七个小兄弟》时,教师就应该在进行实际的演唱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对这首歌的核心主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使其能够认识到友情、亲情对其的积极影响,进而使其能够更加重视、珍惜当下的校园时光。而后,在小学生对本次所学习曲目的主题思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电子黑板、多媒体播放设备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让小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欣赏歌曲。同时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生活实例的方式来提升导入环节的趣味性用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度,为其接下来的唱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导入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同步实现对唱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歌曲中心思想的了解,并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提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5]。
        (二)创设趣味唱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经过大量的调查以及数据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很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以歌声来表达喜悦的情绪,但是由于学习唱歌和唱歌性质并不相同,提升唱歌技巧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乏味[6]。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在唱歌教学的导入环节中,为其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学习专注力,进而帮助其音乐综合素养获得更好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木瓜恰恰恰》时,为了使小学生对其所学习的曲目中心思想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在唱歌过中的律动性以及节奏感。教师就可以顺势将其分为若干练习小组,并且为其创设一个“校园舞会”的音乐歌唱情境,引导小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自行挑选舞者、演唱者、奏乐者等角色,同时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依据不同角色的特征,完成相应的动作。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所学曲目中心思想的理解程度。但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是,要有意识的区分教学导入环节的教学情境以及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把控各环节的时长占比。在导入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导入活动后能够自觉的配合教师完成接下来的歌唱学习,进而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落实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高效性[7]。
        (三)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魅力
        音乐这一门课程与小学教学体系中诸如数学、美术、语文等其他科目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导入环节,不妨将其他科目的知识引入到音乐教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时效性。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顽皮的小杜鹃》为例,教师就可以将美术教学中的绘画引入到音乐教学的导入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欣赏完所要学习的曲目过后,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其内心情感。

例如,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播放设备播放过《顽皮的小杜鹃》后时,还可以同步为其播放一些与杜鹃有关的视频以及图片,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本首曲目的理解,并且教师还可以在保证校学生身心安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来到诸如动物园、公园等区域,让其亲自观察杜鹃的外貌以及习性,然后邀请小学生结合他们欣赏歌曲时的情绪来进行绘画创作,此举能够让小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对所学曲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学习兴趣[8]。这种多学科相结合的教学导入环节能够促使小学生发散其思维,并且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体验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其接下来的学习与演唱环节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时效性。应该注意的是,应该处理好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避免小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曲目产生混淆、错误理解等不良情况,力求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中获得最优质、科学的学习体验。
        三、唱歌节奏难点突破趣味教学
        在实际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深对小学生节奏感的关注程度,从而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为其开展更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帮助其提升其自身的节奏感以及韵律感。但由于传统的节奏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难懂,因此,教师如若一昧地沿用传统教学中的训练方式与教学理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大规模的知识理论传输以及引导小学生重复进行节奏练习,非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会使小学生在机械化、形式化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对音乐唱歌学习产生排斥、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节奏训练的趣味性,将节奏训练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有机结合,使其能够充分感知生活中所包含的音乐节奏,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的投入到教师为其设计的练习环节中。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树叶儿飘飘》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小学生在唱到歌曲中的节奏点时,通过完成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来加深对该部分节奏的印象与掌握程度,使其能够在听到类似的节奏点时主动的想起相应的动作以及教师的指导,进而在保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小学生对游戏的喜好来组织一定的教学游戏,并且将歌唱教学练习中的发音练习以及节奏练习设置成游戏中的不同关卡。此举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其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加强对自身的约束,进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质量,促使其在进行歌曲演唱时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四、演唱歌曲时的趣味处理
        (一)引导学生的歌唱情绪,帮助其整理情绪
        在完成了前置准备活动后进行实际的演唱过程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避免学生因紧张、害羞等情绪造成的演唱神态与动作僵化、呆板等情况的发生,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小学生在情绪的带动下对歌曲进行更好地演绎与表达。为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习所学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并引导其在欣赏歌曲、练习歌曲的环节中充分感知音乐作品中的诸如活泼、优雅、深情、壮烈等情绪。
        例如在演唱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跳柴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其同步播放海南风光以及黎族同胞在进行节庆活动时的视频。用以帮助小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来感知《跳柴歌》中包含的欢乐、愉快的情绪,使其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加深对本曲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能够不自觉的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转换自身的情绪,从而获得更加优质的演唱效果。
        (二)“强、弱、快、慢”歌曲对比处理
        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时会因情绪、环境等因素造成我们说话时声音的强弱变化,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节奏、旋律以及歌曲情绪变化的指引下,使其声音出现自然的波动起伏。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的《打麦号子》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击鼓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更快的掌握处理演唱过程声音、情绪等强弱处理。具体操作可以是,当歌曲所需的情绪较为强烈时,教师就以大力敲击鼓面的方式来提醒小学生唱的更高;而在面对情绪较为低缓的部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快速敲击鼓面的方式来提醒小学生降低声调。这种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迅速的掌握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强弱处理的方式与技巧,进而帮助他们获得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小学生更快的掌握在演唱速度上的“快”与“慢”的处理。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只有小学生对所演唱歌曲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把控,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由此,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小学生掌握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稍快、稍慢、逐渐加快、逐渐减慢等处理方式。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的《丰收歌》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自己想象为农民伯伯,从而在演唱“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等歌词时,想象自己正在进行收割小麦的工作,因这部分工作较为细致,所以要用较为缓慢的速度来演唱这部分歌词;而在演唱到“嘿儿呦 嘿儿呦”这一部分时,就可以引导小学生想象其正处于收获工作完成之后的喜悦当中,进而用更快的节奏来对这一部分歌词进行表达。在这种比较有趣的速度处理方式中,能够使小学生对其所演唱的歌曲产生更加浓厚的表达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其音乐素养,落实音乐教学课堂的时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唱歌教学的课堂模式,对于提升其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的参与程度、配合程度等各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音乐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性的音乐文化素养,因此便需要教师能够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为其提供更具有趣味性的唱歌课堂,促进其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庞晓菲. 小学音乐趣味课堂教学对策分析[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86.
[2]郭怡雯.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唱歌教学[J]. 新课程,2020,(51):158-159.
[3]肖文超.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探讨[J]. 新课程,2020,(51):102.
[4]周旦妮. 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分析[J]. 文理导航(下旬),2020,(12):77-78.
[5]强平珍.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的趣味化教学探索[J]. 新课程,2020,(44):90.
[6]章慧. 核心素养背景下改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问题分析[J]. 新课程,2020,(44):92.
[7]杨泽辉. 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20,(32):153-154.
[8]朱琼华. 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音乐,2020,(19):208-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