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飞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省 626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也逐渐的完善,特别是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详细分析,以期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为高校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基础保障。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
引言:运动训练是发展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一定要提高有效性,为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基础。但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逐渐向好,但非专业的大学生体育运动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导致了运动训练有效性的降低。对此,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策略分析,使体育运动教学更加的专业化。
一、体育运动训练的内涵
实质上,体育运动训练是通过专业教练的指导,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达到理想的标准,从而为开发身体状态以及接受专业体育学习任务建立基础。其具体内容是借助于反复的身体运动练习,达到既定训练效果,并保证训练过程的安全、有效。体育运动训练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二者也同样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任课教师要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防止出现运动损伤。明确体育运动内涵之后,就要梳理整合教学要点,使教学工作开展的更有针对性,为实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可行性[1]。
二、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
(一)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毫无疑问,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反映在教学上也可以说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爱好对于最终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以体育运动训练的课程为例,高校在校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兴趣浓厚,参与训练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下来学生对于训练方法和技巧也都更加熟悉,掌握的也更为牢靠,训练的有效性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培养高校生运动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体育训练,以便于科学规划、互相鼓舞,提高训练效率。其次,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会等项目,加强赛事体验、获得成就喜悦、提高参与热情[2]。
(二)培养大学生具备体育运动的精神
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通常需要消耗很多体力,并且活动全身部位,争取达到理想的运动状态,同时还要做好承受受伤的风险。但目前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的改善,很多大学生不具备顽强拼搏的意志,所以很难持久的完成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体育运动的灵魂,将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等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逐渐培养不畏困难的训练决心。与此同时,还要将体育精神与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合,从而完成自然的渗透,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深层次感悟。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必须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应对体育训练的各个环节以及动作要领。换句话说,如果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承受能力,那么在体育运动训练时一旦遭遇挫折,就会表现为垂头丧气和萎靡不振,间接的影响到了体育运动训练的高效性。鉴于此,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在日常的训练安排中有针对性的丰富心理素质教学,并经过实践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态,为各项训练工作的开展建立基础,达到全面最佳。
(四)加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日常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这直接限制了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高。对此,无论是从运动员还是教练员的角度出发都要加强对日常训练活动的管理。一方面,在进行运动员选拔和储备时,要全面参考知识水平和素质文化以及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入选资格。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尽快的转换传统、落后的管理方法,使体育专业平培养与体育课程建设独立发展,提高各自的专业性。此外,还要聘请专业的训练人员和教员,帮助高校做好管理体系优化,改善当前的不利现状。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计划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是一项持久工程,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训练计划。在制定计划时,首先要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为基础,特别是关于专业性强的体育训练而言,其本身的运动难度和运动量就较大,因此一定要科学安排,防止出现无效训练以及运动疲劳损伤等问题。其次,参考学生的身体状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的运动天赋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可将体育运动训练计划进行精细化管理,分阶段进行测试考核,实现稳中求进。最后,根据教学反馈和训练结果调查,及时调整训练流程,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问题总结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六)关注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指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个人关节、肌肉等组织所产生的反馈感觉。作为基本的系统组成,本体感觉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最终效果。一方面,其能够准确提供身体动作变换时四肢的位置信息,从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衔接和配合。另一方面,通过本体感觉的反馈,如疼痛、疲劳等,从而帮助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为提高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一定要对本体感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单独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完善,提高大学生日常训练的保障性,这是对学生本人的负责,同时也是对教学工作的负责。
结论: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首先要做好理论方案的研究,然后根据日常训练情况和体育项目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还需要持续的完善,并做好训练方案的创新,在提升运动能力的基础上,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鹏程.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8):29-30.
[2]熊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现状及提升策略[J].拳击与格斗,2021(01):92-93.
姓名:葛飞;出生年月:1979.02;性别:男;籍贯:康定;毕业院校:乐山师范学院;毕业专业:体育教育;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四川民族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