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策略和运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石林林
[导读] 中职学校当前阶段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的需要
        石林林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安徽省阜阳市  236400
        摘要:中职学校当前阶段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打造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教师的授课场景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阶段中职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课程体系的关联性不强,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够多元化,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评价难以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效果。因此,混合式教学为中职学校的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中职音乐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策略和运用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音乐课堂;信息化教学;融合策略;运用实践
引言
        音乐是一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课程,同时对于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挖掘其艺术潜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日渐深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之下,给中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一定机遇,不但可以有效推动中职音乐教学实现现代化,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激发起音乐学习兴趣。对此,为了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一、“互联网+”下的音乐教学优势
        一是有效丰富了课程资源,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在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下,产生了大量信息资源,对此教师就可以直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需求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使其能够被充分应用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二是有效降低了抽象艺术内容的传授难度,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音乐课程当中存在很多较为深奥且抽象的艺术知识和音乐语言,将这些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像动画,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官,激起学习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接受音乐知识,从而达到强化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目的,并实现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
二、当前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沿用固化的教材内容,音乐作品虽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但是与学生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缺乏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些中等职业院校公共性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在日常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未能恰当设计安排基本教学内容,未能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音乐作品欣赏偏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从学生方面看,当代中职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喜欢时尚元素、追求新鲜事物,而他们自身缺乏对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对音乐学科缺乏重视,不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二)教学资源不足,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投入的资金量有限,导致中职音乐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音乐教学设备落后。长此以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中职音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中职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乐理知识、唱歌技巧和音乐鉴赏三部分,这三部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过于重视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课程过于枯燥。
        (三)评价模式固化,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模式固化、考核方式单一,困扰着中职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当前在中职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采用计分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固化的评价模式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判,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情绪,不仅难以发挥评价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评价也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幅度,难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这样导致教学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
三、中职音乐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运用
        (一)信息化教学助力音乐课堂,营造共建共享的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与时俱进,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也发生了变化,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和创新。有些老师把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唱法拍成“抖音”让学生学习,充满了童趣且易于学生理解记忆,也鼓励学生将业余生活里的音乐学习录拍成“抖音”视频供其他学生学习观看,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还有的老师给学生推荐了“全民K歌”的软件,学生特别喜欢,用来唱新教的歌曲,然后再发到群里相互欣赏、相互促进、相互评价。也有学生喜欢用来演唱流行歌曲,其他同学也会纷纷效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面对教育方式的改变,我们并没有慌张,而是将一些平台更好地利用起来。
        (二)在互联网技术下扩大教学内容
        当前各种有关中职艺术学习的教材琳琅满目,但通过教材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教师只需要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教学资料即可,局限性比较大,同时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也并不一定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有实现良好的延伸与拓展。但在“互联网+”下,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则能够查阅到大量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扩大教学内容。比如在给学生教授中国民歌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重点结合某一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从一些较为经典的民歌延伸到当地的风景旅游和服饰文化等,以此加深学生对该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打基础。同时在互联网技术下,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目前最火热的信息,这一点要远远超过教材所能呈现出的内容。
        (三)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没办法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质感、画面感,增强音乐的律动感染力,使学生从了解作品到体悟作品,再到体验作品,从而达到情感的融入,产生共情,实现情感的升华,继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茉莉花》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搜集几个版本的《茉莉花》演唱视频,让学生通过艺术家的声音、演唱风格、表情演绎、舞台设计等,来全面欣赏《茉莉花》这首歌曲;教师也可以直接为学生搜集《茉莉花》的纯音乐,让学生闭着眼睛聆听,让音乐从心间流过。这对于学生音乐作品审美的培养,对于学生欣赏水平的提升都非常关键。当学生走进这种轻松的音乐情境,享受音乐的时候,教师再对《茉莉花》的歌词、典调、旋律等进行讲授、分析,学生既能用欣赏的态度去学习,又能用研究的眼光去探究,这对于提升职校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是关键的。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更新,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对此中职音乐教师就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融合的价值所在,通过互联网信息量大、视听结合、形象性强、具有便捷性等特点促进音乐教学,进一步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此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盼.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音乐课中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新通信,2020,22(20):176-177.
[2]许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探究——以民歌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20(19):148-150.
[3]杨琨.信息化与数字化——中职钢琴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0(08):91-92.
[4]王英平.微课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慧”运用[J].北方音乐,2020(08):108-109.
[5]张瑗.浅谈中职声乐教学方法的多元化[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