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高党员干部教育水平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段绪恒
[导读] 肥城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段绪恒
        中共肥城市委党校   
        摘要:肥城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人物旧居等红色资源优势,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丰富干部教育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显著增强。
        关键词:红色资源;党员干部教育;肥城
正文:
        肥城是革命老区,是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陆房胜利突围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烽火岁月,党领导肥城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突出贡献,红色资源丰富。肥城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人物旧居等红色资源优势,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丰富干部教育形式,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发掘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好党史国史,增强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意义重大。
        一、    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亮点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泰山西麓,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连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明显,亮点突出。
        (一)肥城红色文化资源遍布我党革命斗争的各个时期
        革命战争年代,肥城这块热土上的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境内遗存了530多处红色资源,集中反映了肥城党组织和人民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光辉历程。
        1927年,李鹤年同共产党员吴冠英组建了现肥城境内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东向支部,标志着肥城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个别党员的单独活动发展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1938年1月中旬,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烽火在空杏寺燃起。泰安、肥城等地的抗日游击队在这里会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正式成立。
        1938年5月,党中央派遣部分干部到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以董君毅(即段君毅)为首的中共泰西特委。
        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支队进驻泰西地区,在司令员陈光、政委罗荣桓的领导下,创建了泰西敌后抗日根据地,5月中旬,我抗日武装在陆房山区激战一天,歼敌1300余人,胜利突围。在八路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7 年,国民党向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3 月,国民党第五军进犯肥城。敌我双方形成“拉锯”形势。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配合部队发起英勇反击,先后在石横、项白屯、伊家沟等战斗中,歼灭敌人近4000人。在我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敌人感到末日临头,被迫于1948年7月仓皇撤离肥城。从此,肥城全境解放。
        (二)肥城红色文化资源浓缩了肥城党组织和人民的历史贡献
        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肥城这片热土上先后发生了孤山战斗、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陆房战斗、项白屯战斗等在全党、全军具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起义,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肥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取义,书写了壮志凌云、彪炳后世的恢弘篇章。
        肥城县党组织在20多年艰苦曲折的武装斗争中,始终带领全县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顽强战斗,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无难不克,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终于同全国人民一道,夺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肥城境内530处遗址就是肥城党组织和人民的历史贡献的印记,永远启迪后人为民族国家利益百折不挠。
        (三)肥城红色文化资源富有革命精神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壮举,拉开了肥城人导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大幕,显示了肥城抗日健儿的勇气和决心;当无产阶级先锋队点燃的抗日星火形成燎原之势时,锻烧出肥城人民不屈不挠的建强性格,映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房战斗的胜利,更是孕育出内涵丰富激励后人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陆房突围精神,这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百折不毁的必胜信念,军民戮力、共克顽敌的血肉情谊。”
        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突围精神弥足珍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为肥城、乃至山东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
        肥城境内530处遗址,无不映射着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可贵品质,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需要我们认真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肥城市整合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以“肥城烈士陵园”为核心的系列党性教育基地,以基地为载体,开设访谈教学,打造精品课程,精心安排现场教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开展了党史国史教育,教育成效明显。但在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发展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
        (一)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在肥城市众多的红色革命遗迹中,几处主要的革命遗址遗迹保存的较为完好,核心的重点的基地投入有保障,利用得比较好。但由于肥城红色革命遗迹点多分散,有些教育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备;许多红色文化资源还没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一些旧址、旧居长期处于废弃状态,已经比较陈旧破败,抢救性维修迫在眉睫。
        2、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研究内容以党史党建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主要是馆藏资料,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力度不够,不能全面系统地对红色文化资源予以总结、规范,缺少人物的典型事迹,人物形象缺血少肉不丰满。不能做到对革命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演绎解读和历史情景再现,不能深入挖掘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无法做到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教育方式传输给广大学员。
        3、表现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陈旧。目前,在肥城的纪念馆、陈列馆中,当年的实物很少,仅有的文物大多采用传统平面静态形式来展览、陈列,展示内容单调、僵硬,有个别展馆只能提供简单的图片,参观教育方式大多是学员随着讲解员走,隔着玻璃看,边走边看边听,缺乏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 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有的革命遗址、旧址等红色遗迹仅留有纪念碑,无法让学员感受到原来的历史氛围,加上说教式的讲解干干巴巴,容易让学员产生困顿和乏味的情绪,不能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
        4、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数目不少,从事干部教育开发利用空间的很大,但从实际情况看,对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保护参差不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数规模不大,主动对外推介宣传上力度不够、方法创新不多,除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在市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十几处列入肥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遗址(迹)知名度都不高,未列入的多数红色址(迹)更鲜为市外所知,没有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在市外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二)改进措施
        1、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推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利用全市代表性、典型性、教育性强的革命教育资源,加快教学基地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采取建设以财政投入为主、日常运转维护由市管党费定额负担、不足由市场化运作筹集补充的方式,解决教育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备的问题。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严格选点,完善各点教学流程,做到协调统一而又别具地方特色。要强化管理,严格督导,制定全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注重基地的日常保障和对外联系以及接待工作,保障现场教学各个环节有序实施。要整合资源,在现有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外以的沂蒙山区、莱芜战役、台儿庄战役等红色资源为主,整合泰安烈士陵园、徂徕山武装起义纪念馆、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陆房烈士陵园、空杏寺、新泰毛主席纪念馆、肥城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等市内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打造市内市外革命传统教育精品教学线路。
        2、注重研讨,挖掘内涵,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理论研究。组建由市委党校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革命传统教育理论研究小组,建立革命传统教育理论研讨长效机制。根据革命教育资源实际科学设定研讨议题,增强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坚持“研讨出文章,成果进课堂”,真正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地和成果高地。
        3、借鉴探索,创新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在学习借鉴井冈山及延安等地区革命传统教育方式基础上,根据肥城红色资源实际,把现场教学、访谈教学、模拟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要打造红色教育网上课堂。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党员干部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打造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网上课堂,构建起“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红色教育网络新格局。
        4、积极对外宣传推介。一方面加强对肥城革命史和肥城党性教育基地的宣传推介。要对肥城境内革命重大事件遗址进行科学规划,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模拟,全面介绍肥城境内革命重大事件的经过,丰富肥城党性教育基地的内涵,让市外的干部群众了解肥城的革命和革命传统等,形成肥城特有的红色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市外的干部群众来肥城培训旅游。要注重包装和展示。可邀请市内外文艺界名人,创作反映肥城市革命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小说、诗词、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形成系统的肥城红色文艺作品体系,适时创作一些艺术作品,将发生在肥城市革命重大事件,英雄人物故事创作成微电影、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争取在上级主流媒体播出,进一步树立肥城革命老区的形象。另一方面加强对党校课程的推介。要将成熟的访谈课、现场教学课、专题课录制成视频,及时在新媒体上及时推出。同时,要加强与国内、省内党校的合作,通过基地联建,推介各自的精品课,借助对方的红色资源和优势开展异地教学,提高双方基地、课程知名度等。
        5、多措并举,着力建设两支队伍。一支是对肥城历史(重点是党史、抗日史)有较深研究,实践能力强、较好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讲解队伍(即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研究人员队伍;一支是善于把握培训规律、善于策划并能精细化管理的服务团队。一是注重多方面引进符合革命传统教育要求的优秀人才,二是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支持教师入学深造,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知名高校参加培训和深造。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根据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岗位激励、待遇激励、荣誉激励,增强职业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


作者:段绪恒  中共肥城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中共肥城市委党校)    邮编:271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