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APP的使用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及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张海萍 1 ,黄之静 2
[导读] 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跨文化问题
        张海萍 1 ,黄之静 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2 江西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摘  要: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跨文化问题,不仅关系着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而且影响留学生对学校乃至中国的认可程度。当今社会,各类新兴媒体具有使用方便、受众面广、定位精准、内容丰富、传播效率高等特点。本文以各类新媒体APP为微观视角,依据跨文化适应维度理论,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校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APP对不同群体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文化,提高来华留学满意度。
        
        关键词:新媒体APP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的重要地位也愈加凸显。尤其是近年来,《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使得来华留学生人数呈阶梯性增长,来华留学教育发展速度逐年加快,据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各省市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数量超过50万人次。因此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情况和留学满意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所谓跨文化适应,指的是在异文化里的居留者对新环境的适应,具体包括短期逗留、定居、亚文化间的流动迁徙及社会变迁等情形。跨文化适应的内涵涉及:缓解居留者所经历的文化休克;改善其心理适应和增加满意度;提高其在新文化环境中的行为能力。跨文化适应的目标是居留者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体现于对异文化模式的认知、选择和接收能力,以及与异文化成员的交往能力的提高。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个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性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是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模式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信息存储、处理、传播和接收方式。来华留学生多数为年轻人,他们热衷并擅长尝试各种新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和支持。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拥有众多且持续快速增长的交互式受众群,以其海量的信息、即时的传播、广阔的覆盖面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结构。
        在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新媒体传播在人们适应新文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Kim(1988) 指出,当个体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与当地社会成员的人际交往程度和与新环境中大众媒体的接触程度,是个体较好的适应客体文化的两个重要因素。大众媒体作为社会和文化的枢纽,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旅居者最初的不确定感和人际交往焦虑感。通过大众媒体传递旅居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则有助于旅居者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 (Barnett & McPhail,1980)。Anne 与Stefano(2008) 指出,语言能力能够帮助旅居者产生对旅居国社会文化的归属感,而接触大众传媒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Huang(2008) 发现,互联网能够促进在美华人移民了解美国讯息并与外国朋友沟通,为其提供了认识东道国文化的有效渠道。Rogers(1994) 也指出,新媒体具有独特的互动性 特质,这意味着它们与相比传统媒体单向和以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有了重大的改变。
        当前,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人际传播对跨文化适应所产生的影响,而对来华留学生使用移动新媒体对其跨文化适应影响的研究成果则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留学生在中国使用移动新媒体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状况并探索新媒体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方面产生的帮助,以便为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来华留学生APP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来华留学生,约230名。由于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汉语学习类APP的学习体验、学习需求以及使用方法有所差异,因此将留学生的不同汉语水平作为划分界限,将调查对象分为短期来华(半年以下)留学生、中长期来华(一年以上)留学生、长期来华(三年以上)留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主要了解留学生对相关新媒体APP的使用频率、应用深度和喜好程度。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在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APP进行分类,来了解在华留学生APP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数据为230名留学生数据,在230名江西中医药大学来华留学生中,全部具备使用智能手机或是其它智能终端的技术条件,并且来自于不同国家的230名留学生,都分别下载过不同类别的移动新媒体软件,只有极个别未下载或使用过。本次调查的学生国籍分布较广,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等。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0份。通过研究发现留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总体应用情况:
        (1)汉语学习类:HSK-online ,Chinese Skill,  Duolingo ,汉语词汇等此类汉语学习APP,总体而言使用人群不够广泛,来华留学半年以下的人员使用较少,主要因为大多数来华留学生是出于考试需求而下载的APP,实际交际中他们较少使用此类移动媒体。
        (2)生活服务类:如淘宝、美团外卖、饿了么、支付宝、大众点评、美团共享电动车、手机银行、校内服务APP,百度地图、拼多多,QQ音乐,喜马拉雅,闲鱼等生活服务移动媒体,几乎所有来华留学生对此类移动媒体使用频度较高,且随着他们来华留学时间越长,对于此类移动媒体的使用越得心应手,而来华时间较短的留学生可能由于在短期内对于移动媒体的使用还有一个适应阶段以及熟悉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使用的频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加,为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提供了便利,对文化适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体验类:对于如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科技馆、剪纸,书法,Keep
此类移动媒体较少使用,主要可能的原因是缺乏对留学生使用文化体验媒体的引导和推荐,面对数量广泛的移动应用市场,他们较盲从,无法根据自身感受去进行正确有效的选择,因此这一方面,尤其需要管理者加强引导,帮助留学生们更好的进行文化体验。
        (4)休闲娱乐类:诸如连连看、抖音、王者荣耀、微信、QQ、微博、人人视频、哔哩哔哩等休闲娱乐类的移动媒体,很多学生反映不太喜欢,他们更加喜欢使用YouTube、Instagram等国外交际媒体来帮助打发课余时间,研究还发现,非洲留学生可能由于性格活泼,更加喜欢在一些国外交际类网站进行娱乐消遣活动。

    三、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跨文化适应障碍,不同群体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对于APP的使用选择方面有所一致,同时又有所区别。但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习惯使用一些APP作为日常交流工具,尤其是微信已经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工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很大。学校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组建的各种微信群也是来华留学生获取学习及日常生活讯息的主要来源。
        新媒体使用对语言水平、文化适应程度和留学满意度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并且新媒体使用对语言水平、性格和文化适应起中介作用。这说明想要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留学满意度、促进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有效利用好新媒体是可行的措施之一。 但是新媒体并非用得越多正面影响就越大。若留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社交聊天、购物和旅游等,荒废了学业;另外留学生是否能够分辨网络中纷杂的信息,能否分辨真假,尤其是面对危机信息时的态度,留学生是否容易受到各类虚假信息的影响等,也会直接影响到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和留学满意度。因此,高校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引导留学生利用好新媒体,分辨真假是非,为留学生开辟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等,以确保留学生不受或者较少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其中,应着力引导留学生在学习、交际、生活、娱乐等方面正确使用各类APP新媒体。
        (1)留学生使用微信用于交际的情况: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目前,新媒体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学生反映,对于一些大家常用的新媒体APP,可以很快下载并利用。但是对于一些受众面不是是很广的新媒体APP,部分学生可能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其应用功能,并且希望适用于自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APP都是中文,没有相关英文解释,导致即使他们安装此类APP,使用率及实效性却仍然非常低,导致客户体验不佳,所以信息往往不能有效传达给留学生。

        针对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对信息的需求,管理者可以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发布方式。目前通知和信息都主要通过校网和院网上发布,由于官网的设置和页面布局并不适应留学生的阅读习惯,加上公告通知多数是以中文发布,客户体验不佳,所以信息往往不能有效传达给留学生。
        有效利用新兴媒体来协助留学生适应新环境、提高学习成效和留学满意度,不仅是促进来华留学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还是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使之以符合自己国家叙事方式来推介“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
        (一)利用新媒体APP,助力国际教育,丰富留学生活。新媒体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留学生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协助留学生解决在留学目的国的文化适应,使其快速平稳度过文化休克阶段。留学生管理者与留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而应结合使用移动多媒体的交际平台,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搭建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和加强联络的桥梁,去深入发掘留学生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利用新媒体APP各种信息交流及普及,促进留学生学业提升。各类新媒体APP促进留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各种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以减缓压力和抑郁等情绪 ;激发留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兴趣,帮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来华留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逐步适应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在本国文化与留学目的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实现文化适应。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为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华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新思路,合理的使用部分优质的新媒体APP必将促进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EB/OL].http://www.moe.
        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
        html.2018-11-04
[2]Berry,J.W.Acculturation:Livingsuccessfullyintwocultures.[J]Inte
        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2005,29(6):697-712.
[3] 马红,刘巍 . 新媒体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独特优势 .[J].
人民论坛,2018,(4):134.
[4] 兰坤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60.
[5] 王祖嫘 . 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 [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96.
[6] O b e rg , K . C u l t u r a l S h o c k . A d j u s t m e n t t o n e w c u l t u r a l
        environments[J]. 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7(3):177-182.
[7](Church,1986;Kim,1988;陈慧,车宏生,朱敏,2003)
[8]杨军红 .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
[9]苏小青 . 移动社交媒体下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月下
[10]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文化适应及留学满意度研究 ——以珠海高校为例 方娜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留学生跨文化管理适应问题研究——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12]微信公众平台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作用探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J].教育现代化, 2019年6月
[13] Golding,J. M. & Burnam,M. A.. Immigration,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 Mexican- Americancommunity[J].
Journal of N 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90(9):161- 171.
[14] Kim,Y.Y.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 integrative theory[M].UK: Multilingual Matters.1998.
[15] 安然.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3-45.
[16] 刘芳.国际教育背景下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国外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33):3-8.
[17] 马文超.西安市外籍教师的文化适应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31-233.
[18] 王佳蕾.日本旅居者在上海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基金项目:
        2018 年度江西省2018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YG2018022)

1、张海萍,女,1981年9月,女,汉,江西九江人,研究生,讲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国际教育,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师。
2、黄之静,1982年10月,女,汉,江西靖安,研究生学历,讲师,江西师范大学毕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方向,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