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下舞蹈创作表演的创新与发展分析——以舞蹈节目“破圈”现象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罗正国 牛靓婷
[导读] 从《丽人行》风靡抖音,春晚一曲《渔光曲》引得疫情期间全民花式模仿,
        罗正国        牛靓婷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091

        摘要:从《丽人行》风靡抖音,春晚一曲《渔光曲》引得疫情期间全民花式模仿,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引发网友疯狂点赞,再到河南卫视近日端午奇妙夜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的微博上万次转发,近几年的大量的舞蹈节目频频登上“热搜”,一时间引起全民争相模仿学习。在流量时代,流量时代下的舞蹈节目“破圈”现象可谓是引发诸多关注与热议。舞蹈艺术实现“异地共赏”,甚至是“异国共赏”,标志着目前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表演实现守正演绎,创新表达,而根植于文化自信中的舞蹈艺术创新之举,无疑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从而激发了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审美共鸣。
        关键词:流量时代;破圈;舞蹈创作与表演;文艺创新;文化自信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进入5G时代,社会的发展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提出了新的要求,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若想要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的话,仅靠作品情节结构动人、舞蹈动作奇特新颖或者是利用“怀旧情怀”模式进行创作是不具备说服力与竞争力的,还应积极在多元发展的社会文化中寻找属于自身的发展方向。
        2019年-2021年,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舞蹈作品,频繁登上热搜,一时间引发全民关注与热议。无论是湖南卫视《舞蹈风暴》1、2季的成功,掀起的舞蹈明星热潮,还是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大火后,《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等系列节目的发行,甚至是近日B站与河南卫视合作的舞蹈新综艺《上下舞千年》的出品,都象征着中国当代舞蹈创表演作新时代的开启,从长远的历史线轴上来看,这种变化实则是打破了舞蹈作品原有的“剧场表演”的固定模式,同时跨学科、跨媒介甚至是文旅结合的创新表达形式所出现的文艺创新,促使舞蹈艺术的创作与表演融入今天的创造与需求之中。以创意舞蹈节目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向,让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极为绚烂的一抹色彩。当代舞蹈创作与表演的革新也反映古老的舞蹈艺术于当今社会的延展。
一、先进科技助力下的舞蹈创作与表演
        进入数字化艺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了相应影响,传统舞蹈的形式很难继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徐诗迪;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交互舞蹈现状分析,艺术科技,2017.12(30).第221页
]舞蹈工作者在多学科资源交叉融合应用的理念影响下开启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介入下,舞蹈艺术作品已经实现了从“剧场舞蹈”→“电视舞蹈”→“影像舞蹈”,甚至是“VR舞蹈”的跨越,在观众审美方式与取向改变的影响下,脱离传统表演舞台的限制之后,舞蹈节目的创作手法、表演手段以及呈现方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
        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一个舞蹈节目的视频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在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上出现大量的转发,该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原为河南卫视春节晚会节目之一,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14名舞蹈演员进行表演,她们用婀娜多姿、妙趣横生的表演,展现了唐代少女乐师从准备赴宴到宴会演奏的过程。舞蹈作品《唐宫夜宴》运用5G+AR的技术,并通过近景镜头、长镜头切换,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将歌舞放进博物馆场景中,带领观众完成出了一次博物馆奇妙夜的体验之旅。

借助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还原历史文化,以虚拟的场景实现千百年时空的“穿越”,《唐宫夜宴》以先进技术搭建出一个平行空间,又辅以舞蹈结构实现转场将古代国宝文物,如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商代的“妇好鸮尊”、以及《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相串联,给予观众一次身临其境般的深度体验。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而与之匹配的则是观众的审美欣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文艺创新之举的手段与方式也趋向多元化。什么样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地引发观众的公民?从而能够虏获观众的“芳心”,成为了摆在舞蹈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考验。那么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跨学科的互动无疑成为了时下国内舞蹈创作与表演的一大热点,借助时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一来可以打破舞蹈节目在创作表演中的局限;二来能够在不同领域所提供的不同视角实现对舞蹈艺术创作表演的审视,积极对交叉学科中的资源与素材进行提炼与整合。最后,这样的艺术创新之举能够丰富与优化舞台视觉与效果,强化舞蹈艺术作品的内在吸引力,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同时,舞蹈与其他学科资源的优化结合,并不断拓宽当代舞蹈艺术创作的边弧,使得舞蹈艺术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创新发展。
二、文化自信引领下的舞蹈创作表演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创作与表演,都根植于其脚下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从审美接受的角度而言,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激活观众深藏心中的“情感认同”与“精神力量”。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是一种抽象性语言传达,以身体运行动法唤醒人内心的意识,那么情感化的表达与精神化的回归则成为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回归到文化“根”与“源”重要部分,文化语境下的舞蹈创意作品能够激活观众血液中的“情感碎片”,从而引发精神共鸣,而并非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动作主导的层面上,与其说是舞蹈作品的“样子”令观众产生思考,不如说是这个“款型”的舞蹈,与其背后磅礴的文化冲击真正的触动到观众的心弦。
        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中国当代舞蹈创作始终坚持“讲好中国故事”,舞蹈工作者以主人翁的角度去发现千年文化积淀中的“闪光点”,挖掘经典传统文化并以现代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传统中国文化,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表演的导向,密切关注并创作作品来反映当下正在进行时态的中国国民的社会生活方式。近几年涌现出诸多大热的作品《永不消失的电波》、《努力餐》、《到那时》、《春会来》、《远山不远》、《唐宫夜宴》、《丽人行》、《国家的孩子》等优秀的舞蹈作品,无一不是以立足于高度的人文关怀与文化自信上进行守正创新与演绎,每一个作品中所饱含的思想情感、人文情怀以及精神力量都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艺实力,文艺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结,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
结 语
        在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的过程中,优秀文艺作品的频频“出圈现象”,向我们展示了文艺事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助力。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建设,要求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关照到时代发展的思维意识与文化价值,以“守正演绎”与“创新表达”的观念实现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守正创新”,这无疑要求舞蹈工作者积极吸纳来自于不同交叉学科中的可应用艺术资源,并由此将所接受到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摸索,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同时,坚持文艺创作与表演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创作,继而创作出一部部意义深远、制作精良,水平精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此一来,愈来愈多的文艺作品的“出圈”会积极为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表演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真正实现创作中国好舞蹈,讲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精神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罗正国(1993.04-),男,彝族,云南省普洱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美学与创作表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