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进校园,国粹育新人--诗词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及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吴景英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
        吴景英
        湛江市第五小学,广东 湛江524000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诗词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其独一无二的智慧、神韵,千百年来一直在沁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中华诗词的扶持”,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中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格律知识”等活动,以“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都为诗词进校园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
        笔者有幸加入了湛江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并参与了湛江市第二中学校长杨耀明主持的省级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的行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YQJK373),在课题研究及推动诗词进校园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收获颇丰,下面结合所学所见所感,就诗词在中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及路径谈几点看法。
        
        一、组建诗教团队,为诗词进校园保驾护航
        为有效推进并落实诗词进校园,需要组建一个热衷于推动诗词进校园的领导机构和一支有志于传承和传播诗词文化的教师队伍。诗词进校园涉及面很广,没有学校领导的参与、指导并从学校层面进行布局和协调工作,诗词进校园活动无法顺利推进,没有业务精熟、甘于奉献的诗教队伍,诗词进校园活动也无法顺利落实,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以笔者参与课题的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例,为有效推进并落实诗词进校园,2019年1月,在该校杨耀明校长的倡议下,学校发文组建了二中诗社,将诗教领导机构和诗教队伍合二为一,成立了诗社理事会、监事会。经选举,校长杨耀明任诗社社长,副校长沈祁任诗社监事长,学校的诗教老师孙钢坪、胡琼德等分任副社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建立岗位职责,分工明确,这为诗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落实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此外学校还配备了诗社办公室和诗社课室,提供了适当的经费,为诗词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场地和物质保障,该校目前也已成为了湛江市推动诗词进校园的龙头示范学校。

        二、课堂内,开设诗词课程,将诗词进校园落在实处
        诗词进校园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传播,一个是传承,传播指普及和推广古典诗词文化,让更多师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古典诗词,学会古典诗词的吟诵和鉴赏;传承指深入学习古典诗词,掌握诗词格律的技法,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这两个方向并不相违背,传播可以看做是前期的“必修课”,是普及和推广古典诗词的必要手段,传承可以看做是后期的“选修课”,是古典诗词的进阶之道。
        诗词进校园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在教师中,发展和培养更多的教师成为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创作者、研究者,一个是在学生中,发展和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古典诗词的爱好者、鉴赏者、创作者。学生是未来,是希望,但老师如果学会古典诗词的创作,则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培养更多的学生学会诗词创作。两者也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课堂内,诗词课程的开设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开设培训课,聘请诗教专家,采取诗词讲座、诗友交流会等形式对诗教团队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在诗词吟唱和格律诗词创作等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业务专精的诗教团队,才能带出好的学生,才能将诗教落在实处。
        2.在语文课中渗透诗词文化教学。这里主要是落实诗词诵读和诗词文化的鉴赏,“感受其节奏美、意境美和意蕴美的融合”,将诗词教学常态化。比如在每天的晨读时落实诗词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诗词鉴赏等,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按照新课标要求,还可以将诗教工作和语文考试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的诗词教学新路子,比如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语文考试中,可以将诗词的默写、鉴赏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作为检查和考核诗教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3.组建学生诗词社团,在社团活动时间,开设诗教课,课程从诗词文化的起源、诗词文化的鉴赏、诗词名人的传记,再到诗词吟诵、诗词格律、诗词创作,课程设计由浅入深、一脉相承,内容专业详实,确保诗词教学能落在实处。
        鉴赏的诗词教材主要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为主,吟诵的教材主要以《中华经典吟诵》《我爱吟诵》为主,诗词创作课程教材主要以诗词大家王力先生的著作《诗词格律》《汉语诗律学》和叶嘉莹先生的著作《迦陵论诗丛稿》《唐宋词十七讲》等为主,确保教材正确,诗教正统,传承有序。

        三、课堂外,开展诗教活动,为诗词进校园增添活力
        为充分发挥诗词在陶情、益智、美育等方面的功能,我们需以诗教活动为载体,为诗词进校园增添活力,其策略及路径如下。
        
        (一)、在教师中开展诗教活动。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更好地在教导学生,必须提升诗教老师的诗词文化素养。


        1、诗群学习,提升教师才力
        为在教师中有效推进并落实诗词进校园活动,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如诗词微信群、诗词公众号等,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笔者参与课题的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例,他们组建了二中诗群和诗意湛江编辑部,开通了公众号“诗意湛江”,充分发挥诗群的交流便利性,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如:开展【每日一诵】、【每日一词】、【每日一曲】、【两日一联】等活动,其中【每日一诵】一般配有语音解读,【两日一联】为每周一三五出句,每周二四六点评。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诗词文化的学习和提升。另外每周二晚上8:30--9:30还开设了【飞花令】诗词接龙游戏,周四晚上8:30--9:30开设了【诗词荟萃】诗词典故问答游戏,增强了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同题诗创作,增长教师笔力
        为检测学习效果,诗群应10天发布一期同题诗作业,由诗群社员轮流出题,大家一起完成同题作业,并在公众号上刊发,向社会推广和汇报学习成果,为响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二中诗群就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湛江人文经济为主,陆续刊发了“诗咏中秋节”、“园丁赞歌”、“廉江红橙”、“遂溪甘蔗”、“为抗台先锋队诗”等一系列诗歌同题,弘扬了正能量,推动湛江文化旅游发展,为创文助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
        3、多元化活动,焕发教师活力
        除以上活动外,还应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开展多元化活动,如鼓励教师发表诗词作品、参加诗词创作大赛、参加诗词讲解大赛等活动。据悉,仅2020年,二中诗社社员就在《中华诗词》《星星》《当代诗词》《诗词月刊》《岭南诗歌》《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数百首,在“岭南杯”诗词大赛中获优秀奖2项,在湛江市诗联创作评比活动中多名教师获特等奖、一等奖,在“诗教中国·迦陵杯诗词讲解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诗教活动富有成效。

        (二)、在学生中开展诗教活动。
        除正常的诗教课外,还应利用学生诗词社团的活动时间或课余时间,开展诗教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其实施策略及路径如下。
        1、诗词交流活动,对诗教课的内容进行谈论交流,解惑答疑,对创作的诗词作品进行交流探讨,提升水准。
        2、诗词创作活动,根据所学诗词格律知识和创作技法,创作诗词作品,如五绝、七绝、七律等。
        3、诗词书写活动,将创作的诗词作品,用硬笔或毛笔书写成书法作品,可以在校园社团节、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时,用于诗词展览。
        4、诗词研究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研究性课题或实践活动,开展诗词类的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研究,比如研究苏轼时,课题组可以分工,有的从史料入手研究苏轼的生平,有的从传说入手研究苏轼的野趣逸事,还可以将苏轼重要节点的足迹汇成山川图,还可以研究苏轼发明的美食,赏析苏轼的代表性诗词等,最后汇总成文。
        
(三)、在师生中开展诗教互动活动
诗教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很多时候需要同心协力,共同
开展完成,部分活动如下。
        1、诗词采风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以利用周六周日,师生去周边风景区或人文名胜区如湖光岩、三元塔、贵生书院等地采风,为诗词创作积累素材。  
        2、诗词发表活动,诗词的发表,可以增强师生的自信心,所以可以推荐优秀的诗词作品到日报、晚报或各地诗词杂志发表,也可以鼓励师生自主投稿。
        3、诗词大赛活动,诗词大赛是对诗教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师生学习诗词的激励。通过诗词创作大赛、诗词吟诵大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师生学习诗词、创作诗词、吟诵诗词的积极性。
        4、诗词展览活动,以校园诗词展、公众号推送、校刊刊载等模式,定期将师生的优秀作品、发表作品、获奖作品展示出来,既是对诗教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师生的鼓励,值得提倡。

        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拓宽诗教广度深度。
        推动诗词进校园,应将诗教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校园的人文建筑、文化石、教室、长廊等具有诗词文化的特色。大处着手,小处落笔,让整个校园都洋溢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进而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将其与创建省市级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创建省市书香校园、创建省市级文明学校、创建省市特色学校相结合,进一步拓展诗词进校园的广度和深度。以笔者参与课题的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例,其校内有诗社,有诗词文化长廊,有诗仙李白和词圣苏轼雕像,有诗词课室,有诗词成果展,还出版了师生合集《上善情抒诗词选》《九州春色诗联选》等,校园诗词文化氛围浓厚,现今已被授予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广东岭南诗社诗词传习基地、广东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湛江市诗联文化教育基地,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诗词楹联)和“湛江市书香校园”“湛江市诗联教育先进学校”“广东省联教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定为“全国楹联教育精英榜”,是广东省唯一上榜的学校,该校现已成为湛江市乃至广东省诗词文化传承龙头学校,其推动诗词进校园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打造诗词文化品牌的策略值得推广。
        
        文字承载文明,诗词沁润心灵。诗词进校园,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唤醒传统文化情思,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诗词进校园,是国之所向,是大势所趋。笔者就诗词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和路径进行了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各界专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助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