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侯靖茹
[导读]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
        侯靖茹
        德州市第十五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更加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具有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初中历史课程具备着独有的优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渗透策略;爱国情怀
        引言
        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史学资料教育价值被充分挖掘,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史学资料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学资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分析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1家国情怀教育的含义
        家国情怀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历史知识,了解更多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国家的富强,使其对我国的道路、精神以及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归属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不同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能更加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建立个体与国家和民族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划分、认同、维系的心理表现。认同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后能高度认同、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的发展道路,能强烈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指的是学生在强烈认同国家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历史素养,同时还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真正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初中历史培养学生们家国情怀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教师、学校、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以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准则,给学生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并且由于历史考试主要是考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学生们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内容,这便加重了学生们对历史科目的厌烦程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课程,不能够了解到历史科目主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成绩,不断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以及考试情况,却忽略了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导致现在的学生们缺乏家国情怀素养。最后,目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还依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历史教学课程,这便无法激起学生们想要学习历史的热情,导致学生们的历史成绩低下。
        3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具体措施
        3.1了解中国历史,激发自豪感
        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三课《盛唐气象》中,这个“盛”字可以理解为繁荣昌盛,仅仅是这个字就能够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盛唐时期盛世辉煌的大国形象,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先是让学生从国家繁荣的经济、友好的民族往来、开明的社会风气和精彩的文学艺术这四个目录更加全面地了解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其次是在上课时,通过听老师对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后,能够联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在国际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这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自豪感。

家国情怀不是无缘无故就扎根在学生心底的,而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可基础上的。对此,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国家过去的辉煌成就以及现在的快速发展,认识了国家的辉煌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
        3.2利用典型课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爱国情怀是不可或缺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典型课例给予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教师在讲述丝绸之路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这一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汉朝。它开辟之后,在中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方面建立了一座桥梁。而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挑选张骞作为典型课例进行讲解。在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是代表汉朝完成的出使行为。当时,西域和当时的朝廷还没有建交。他的出使,不仅需要其有冒险精神,而且有极强的爱国精神。他是汉朝首个出使西域的人,在出使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其中甚至还被匈奴抓走折磨多年。即便是多年在外,身处逆境,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张骞依然没有忘记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最后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可谓是为国献身的典范。只有胸怀家国才有如此大的勇气,才能够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国家。最终,在张骞的努力下,我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沟通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汉朝和多个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在实现了经济之间的互通有无的同时,实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建立了东西方的联系,推动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升华其爱国情怀。
        3.3结合生活资料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再现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但由于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且当前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与过去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导致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较难掌握历史知识的精髓部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当时历史阶段的生活片段,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历史学习主体,寻找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真实生活资料,这种双管齐下的学习模式,能够确保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生活资料与学生的认知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虽然年代久远,但仍旧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目的。
        3.4对比中外历史,升华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中国历史的教学,还需要认真讲解世界历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眼光,拥有包容的情怀、开阔的胸襟,主动与世界进行对话,通过对比中外历史,理性地进行分析、研究与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日本明治维新》时,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对比和分析19世纪时我国与日本的实际情况。在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是西方列强选择入侵的主要对象,但是在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逐渐产生较大差异。中国正在面临着民族觉醒、生死存亡的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心中都开始产生激流勇进、奋发向上的情怀。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逐渐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主要讲解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融入到教学中来,并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增强学生们报效祖国的热情,从而建设更加美好、强大的中国!
        参考文献
        [1]蔡彩萍.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0(37):140-141.
        [2]肖卿贤.浅议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J].高考,2020(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