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课堂初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张瑞
[导读] 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历史是高中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张瑞
        靖边县第三中学 陕西省榆林市
        摘要: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历史是高中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随着课程标准正式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来,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体感悟历史的发展、掌握学习历史的的方法、以及在现实中体会历史的意义、以史为鉴显得尤为重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人文素养是高中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需求、时代所趋。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学习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贯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会学生以唯物史观为前提,掌握时空观念;通过史料论证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奉献社会。
        一、建构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任利用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设计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合理教学方案,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讲授,探究事件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进程,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研究与分析历史的能力,树立科学的理论,坚持唯物史观,掌握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时间、空间是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针对学生碎片化的知识记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横向讲解史实,将历史事件贯穿起来,通过确定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地点与区域纵向分析,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置于时空坐标之中,通过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探究事件的本质,引导学生建构历史的整体框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从整体上握历史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共性是以老师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角色定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情,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情景导入、问题设问、合作探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有思考问题、激发自我、促进学习的空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梳理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讲解知识详略得当,确保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与可实施性。再次,史料是历史记述的元素,以傅斯年先生的“上穷碧落下黄天,动手动脚找东西”的主张为指导,引导学生重视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辨别史料,运用可信的、科学的史料重现历史场景,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通过史料论证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价值观念与历史观,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掌握课堂教学目标。
        三、内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应具有人文追求,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必须具备的人文追求和价值关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好整个历史知识脉络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悠久历史,树立民族意识;教师通过深化史实探究来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到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各阶段的历史特征,通过多种角度与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使其认识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在认同国家的同时,形成责任与担当意识,将学生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实践中,不论是对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能够有担当、负责任;教师利用学科交叉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努力拼搏,自觉肩负起振兴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时刻体现对国家与人民的深情大爱。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建构高效课堂,渗透唯物史观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的认识历史,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历史史实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分析探究,准确理解,辨别史料,坚持论从史出,依据史料说话,对历史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是主观认识与感性认知,能够透过历史现象认清历史的本质与规律,培养思维能力。最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对民族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祝曙光.黄阿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学问题[J].2020.
[3]叶德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20
[4] 侯桂红.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19.
[5]徐奉先.高考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察路径研究[J].历史教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