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651700
摘要: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律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也是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与问题,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关系、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特点;问题;策略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OBE的内涵
OBE(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2.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
3、OBE强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
4、OBE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依据。
5、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可见,OBE要求学校和教师应先明确学习成果,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二、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1、课程综合性较强。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包括劳动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合同法律制度等章节,涉及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和条款,涵盖内容广泛且复杂。另外,经济法课程具有经济、管理与法律方面的交叉性特点,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还涉及到法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难度。
2、教学内容更新快。随着我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经济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材需不断修改和补充。
3、经济法理论抽象。对当前的学生来讲,无法律基础做铺垫,经济法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相关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专业术语,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另外,对于具体经济事实的认定和判断,需民法、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需学生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经济法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抽象性强,欠缺实践操作性。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抽象性,而现实却具有运动性和具体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注重概念的解释,很少考虑法律以外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因素,它不能缓解法律的抽象与社会生活具体间的矛盾(如公司法、合同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从而使学习者在学习经济法时对经济法知识性的了解和掌握与经济法的实际运用存在一定差距,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法律的适用性、操作性不强,导致课堂讲授缺乏说服力。
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传统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使老师和同学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与学分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并且,只有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没有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无法唤起学生求知求新的学习欲望。
3、实践教学不足。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在市场规制还是宏面调控方面,老师都应准备很多案例让学生感知经济法的存在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教学,重在让学生实际参与、切实体验并最终感悟其中的道理,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遗憾的是,大多院校经济法教育中这种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很少,实践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一些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比如案例分析、学术讨论、模拟庭审等,由于时间问题往往安排较少,一些课外的实践教学,如旁听庭审、参观经济法管理机关等活动安排几乎没有。由于课堂教学无法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总感觉经济法是一门很虚的课程,无适用性。而他们自己虽然机械地记住了经济法基本理论,但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根本无法应运理论知识。
四、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策略
1、认真分析教材,写好教案。要讲好经济法课程,首先教师要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学习又能体现教学要求的教材,当然光有教材不够,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要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认真分析教材,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要对教学目的、重难点和教学环节等做出规定。教案要与教学大纲相联系,体现教学要求,使教材具体化;同时也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另外,经济法大多是一些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且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因此教案中不能仅仅罗列教材中的内容,应针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做出注释和举例,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形象的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2、开展丰富的综合教学手段。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只有综合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达到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初衷。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书本中的条条框框毕竟是学者们已经过深思熟虑后沉淀下来的精华,对于初学者来说较陌生,要想快速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般较枯燥,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主动接受知识的传授。因此,需开展丰富的综合教学手段,可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针对案例进行小组分析;可根据假定案例做相廊的经济法律分析;也可利用幻灯片形式将教学课件多元化、生动化,从视觉上提高学生听课情绪,从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从不断的分析讨论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领悟能力。
3、教学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实践教学,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实践教学,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经济法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各种各样的案例、异彩纷呈的讨论、生动有趣的合作学习,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和形成新的认知。另外,还可在课堂上设置模拟法庭,由教师事先设计模拟案件让学生在模拟中获得对经济法课程更加深刻的认知,在一步一步的法庭审理流程推进中,教师要从旁做好引导,推动流程的合理发展,并在每一个流程结束后对该部分涉及的经济法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出经济法教学工作的重点,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4、运用第二课堂进行教学。经济法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性。经济法教学不应在封闭状态下进行,而应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法律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庭审等各种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例如,学校可聘请法律工作者,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解答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经济法问题。学校也可与法院联系,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理活动,通过庭审活动分析当事人的是非对错,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亲身体会庭审的庄严和法律的严肃。学校还可和监狱、劳教所等单位联系,通过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鲍金伶.经济法教学改革之思考[J].教育研究,2015(06).
[2]李书华.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OBE理念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研究
项目编号:YGSKY2020024 (课题编号不得删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