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文结构,巧构记叙文 --------陶行知理论在记叙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黄峥莹
[导读] 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张"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黄峥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曾主张"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这些理念对于作文教学就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是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作为理论依托,把在中学记叙文结构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学语文日常课文中的记叙文的结构着手,深入探究陶行知思想指导下的中学记叙文结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中学语文、记叙文结构教学

        众所周知,记叙文结构教学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也大多选自名家名篇,能学习和效仿的很多,然而,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结构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却并不受重视,不免明珠暗投了。至于如何学习课文里记叙文的结构呢,陶先生的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还曾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可见,“做”就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教、学任务的实现全在于“做”的基础上,最后实现“教学做合一”。参照这个思想理念,在教学中,首先是“做”,就是先熟知课本中记叙文的结构。然后就是“做上教”,在掌握课本记叙文结构的基础上,教学生将课文中掌握的结构进行分类。最后,在做中学习,学生依据归纳的文章结构特点应用到写作中。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实现“教学做合一”。
        
        1、筛选课文中的结构,仔细研读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可见教师不该停留在简单教授知识的上面,让学生被动式接纳知识,而是教授学生学习的办法。据此,在记叙文结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并清晰课文中记叙文的结构,仔细并反复研读,让学生在观察研究中深入了解记叙文结构,从课文中筛选出适用的记叙文结构。
        以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为例。学生完成课文学习后,开展研讨课,让学生在课文中挑选认为适合模仿的记叙文结构。学生可挑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威《散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让.桥诺《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郑振铎《猫》等共10篇。
        这一步可达到既教又学,不仅让学生熟悉课文知识更能明确学生自己学习研究的对象,为深入研究文章结构打好基础,实现“学”(掌握方法)。
        
        2、选取典型性的结构,归纳特点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怎么达到实学呢,实学的重点在做,就是在选好的文章结构中,比较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特点,并进行分类归纳,选取典型结构,研究其适用记叙的人或事。
        在选好的10篇文章结构中,学生再一次仔细研读,找寻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通过研读和老师的引导可以发现:《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明显采用双线结构。
        《秋天的怀念》三次看花,“我”对人生态度由不解痛苦到理解接受再到最后坦然面对。
        《再塑生命的人》三次见老师,“我”对老师教学的态度,先是惊喜然后感到挫败到最后豁然开朗。
        《植树的牧羊人》三次见牧羊人种树,“我”看到了当地从荒芜到生机勃勃的变化。
        《猫》虽与前三者貌似相像,却别于前三者,前三者主要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中,层层阐述情感的变化,后者则是通过三只猫在“我”家截然相反的境遇,最终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通过这样的比较研讨,10篇记叙文结构方式可分为三大类:顺序、对比、递进。


        如: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顺序记叙:起因,厌倦弹珠,提议爬悬崖——经过,爬上悬崖,我被弃悬崖——高潮,父亲找来,指导我脱险——结局,脱险之后,我惊讶骄傲。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递进记叙:初见,老师送娃娃,我感到新奇——二见,老师教单词,我经历挫败——三见,师水房教写,我感动知识的神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记叙: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束缚对比,以此表现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记叙文典型结构和特点的归纳,最终可让学生达到实学参考目的。
        
        3、掌握典型结构的特点,熟练运用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而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做则需要在劳力上劳心。所以在学生对课文中的记叙文典型结构和特点归纳掌握的基础上,勤加练习拟写,精准选用,恰当应用,那就事倍功半了。
        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安排探究题:小组讨论《我那两个好兄弟(或姐妹) 》、《一次大胆的决定》、《我和手机的故事》三篇作文分别适合用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顺序记叙结构、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递进记叙结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比记叙结构中哪一种。学生讨论后可发现,《我那两个好兄弟(或姐妹) 》适合对比式记叙,因为涉及两个人的两个不同事件,对比展开更容易写人记事。《一次大胆的决定》、《我和手机的故事》则采用顺序继续结构讲述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这个探讨让学生对对比和顺序记叙结构有相当大认知及掌握。然而递进式记叙方式仍可能存在难度。当出现“做”的难题时,仍可再教再学。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递进式记叙方式,可选用作文《一次大胆的决定》进行事例示范。如对比记叙,由曾经怯懦面对考试到如今勇敢应对考试,一反一正进行对比。如递进记叙结构,畏惧游泳-----尝试游泳——熟练游泳。如顺序记叙,起因: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偷人钱包——经过:我犹豫要不要告诉失主——高潮:我大声的叫喊,乘客帮抓小偷——结局:我得到失主和乘客的表扬。三个事例的呈现,让学生有了模仿的可能。这就达到教学做合一中真正意义的“做”。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往复教学与训练,熟能生巧,掌握记叙文写作结构也水到渠成。
        
4、学习非典型性结构,触类旁通。
        陶行知认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是实际生活。她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并在要求让我们不断的解决。所以在实际生活里问津的人必定要破除成见。所以非典型性的结构记叙同样可以达到实用作文。
        如郑振铎的《猫》就不是典型记叙结构。她的结构既不是完全顺叙记叙事件,也不是递进记叙事件,更不是真正对比记叙。文章中三只小猫的记叙都是按着顺叙写的,但是对三只小猫生命的意识呈情感递进的状态。以中学生的能力,尤其初中生驾驭能力以及来看模仿无疑比较困难,但是也不有用武之地。《猫》是通过一只只小猫展现了一个群体事物来引发作者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比如作文《我们一家人》,就是需要表现群体的文章,这样就可以借鉴《猫》的写法,来展现我们一家子虽性格迥异,却极具特色的家庭氛围。
        
        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课文就是学生学习生活接触最多的东西,活用它,将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教授,不仅复习了课文,还将文章结构活用到写作中。
        当然要达到活用课文记叙文结构,还有相当长的路,但是教、学、做,往复循环,融合为一,无疑对于中学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中还是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上下册)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
        [2]教育科学出版社《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方明编
        [3]邱江岚.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合浅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0
        [4]沈丽丽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实践分析[J]. 2019.12
        [5]阮捷音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学语文德育教育探究[J].华夏教师,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