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肖淋伊
[导读]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
        肖淋伊
        重庆科技学院  401220
        摘要: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长寿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过程中对乡村旅游资源利用不足等因素也限制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而为长寿区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长寿区;SWOT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向往乡村宁静的生活,根据文旅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乡村旅游在促进村发展、农民增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国外Zahed(2012)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旅游地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Thompson(2004)在对日本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研究中,发现其经营动机不仅为了发展乡村经济,同时也是为保护乡村的地方传统。国内黄渊基等(2017)认为乡村旅游对扶贫工作和实现全面小康有积极意义;王晨光(2018)通过研究集体化乡村旅游的发展,认为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正面作用。本文旨在调研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工具为长寿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多样但开发不足
        长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有黄草山,西有明月山,南端有五华山,山林资源丰富。境内水网密布,有一江、两湖、三河、十三溪,100余座水库。长江水道流长20.9公里;长寿湖水域65.5平方公里,岛屿200多个;大洪湖水域30平方公里,地跨川渝,有千岛洪湖之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义和锣鼓、龙溪号子、长寿剪纸等。有大量历史遗迹和乡村文化资源如三倒拐、定慧寺、东林寺、楠木院、桓侯宫等古建筑遗迹,“三贤”(秦代女实业家巴清、宋代理学大家谯定、现代武侠小说鼻祖李寿民)等历史名人。经过实地调研发现长寿区大量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比如瓦罐窑、桓侯宫、白塔等诸多古迹都未进行有效利用。
        (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缺乏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长寿区成功打造了“长寿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长寿区现有乡村旅游投入多为农户私人投入为主,缺乏大型专业旅游机构投资。根据长寿区政府部门统计,全区现有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过170家,其中农家乐占比超过70%,剩余的以苗木、果树等种植园为主。乡村旅游的经营项目以餐饮、棋牌、垂钓、烧烤为主,缺乏亲子游、乡村民俗、森林康养等项目。
        二、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长寿区乡村旅游近几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整体竞争优势还不够强,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限制了长寿区特色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下文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长寿区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而为长寿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Strength)
        1.经济基础良好
        长寿区2019年GDP达到701.2亿元,以国家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长寿高新区为统领,形成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发展较好。城区形成多组团布局,建成区超过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0万人,居中心城区外区县前茅。生活形态丰富,消费旺盛,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2.区位优势明显
        长寿区位于重庆腹心地带,距重庆中心城区50余千米,是中心城区东部重要板块,通往渝东南武陵山文城镇群的要津,也是成渝东出枢纽。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不到70公里,渝利、渝万铁路和渝宜、长涪高速等线路在此交汇,长寿港口承担了大量的客货运输,是重庆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3.文旅资源多样
        如前文所述长寿区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观光、休闲、养生、垂钓、水上运动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各种历史文化和建筑遗迹资源为长寿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强支撑,尤其是长寿文化源远流长,最具地域特色和开发价值。
        (二)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劣势(Weakness)
        1.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挖掘不够
        长寿区村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单一,对自身文旅资源开发得不够,因此造成农家乐、烧烤、小规模采摘等低级乡村旅游发展形式较多,对游客参与体验式乡村旅游,如乡村亲子游、乡村特色文化体验等旅游形式较少。长寿区文旅资源丰富,大量资源待开发。比如,在成渝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长寿率先推翻封建帝制、成立中共支部,走出杨克明、陈燮等英烈,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红色文化元素提供了支撑。目前,这些优质资源仍然未得到有效开发,没有充分发挥长寿区乡村旅游的价值。
        2.乡村旅游要素配套存在短板
        长寿区乡村旅游要素配套能力虽然取得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有很大不足。吃∶供给量丰富,以重口味江湖菜或农家菜为主,菜系不够丰富,菜品质量参差不齐。住∶乡村地区民宿服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行∶长寿城区与其他城区之间总体便捷,城区到乡村地区客运班次较少,部分乡村道路标准较低,客运车辆通行困难,对外通道也存在堵点,比如因明月山阻碍,尚无直达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区)邻水县的快速通道或高速公路。购∶业态同质化严重,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底蕴,地域特色产品推广乏力。娱∶节事活动影响力不够,乡村夜间娱乐单一。
        (三)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机遇(Opportunity)
        1.政策支持力度高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有积极意义。这既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乡村旅游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可以成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乡村旅游可以吸引旅游游客到乡村游览,带动农业消费进而扩大农民就业和乡村特色经济发展,帮助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旅游出台更多有利政策。随着我国对农村耕地和农民宅基地政策的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将更为稳固,乡村旅游发展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2.市场发展潜力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厌倦了污染、噪声等生活环境,而乡村地区恬静、舒适的自然环境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居民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的重要方式,乡村度假、康养休闲等各类乡村旅游新模式和新产品不断推出,乡村旅游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放眼重庆甚至成渝地区,长寿区区位优势明显,为中心城区及附近地区的居民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也为长寿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选项。
        (四)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威胁(Treats)
        1.同质竞争压力巨大
        在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供给呈井喷式增长。目前重庆市A级景区达245家,游客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太多。近年来,赏花游、农家游火热,类似旅游产品大量涌现,长寿区的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与周边区县基本雷同。比如重庆主城2小时车程内,赏花景点就有四五十个,与长寿区毗邻的垫江县牡丹花景点就有五个。长寿区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经营业态与周边地区众多乡村旅游的形态大同小异,难以计数的农家乐多以提供垂钓、棋牌、餐饮服务维生,游客留宿少、人均消费低,同质化竞争给长寿区乡村旅游业造成较大困境。
        2.游客需求不断提升
        乡村旅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游客在与乡村旅游业的互动中,对旅游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表现为对乡村旅游的体验、周边产品、内容等要求将越来越高。但是目前长寿区乡村旅游由于发展形式较为单一,对特色资源挖掘不够,如乡村亲子游、乡村特色文化体验、游学等旅游形式较少。在区域竞争对手产品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游客可能将乡村旅游兴趣转移到别处。因此严重威胁了长寿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也将影响长寿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潜力。
        三、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长寿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SWOT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在精准布局上升级
        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总体竞争力的目标,整合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要素,科学布局乡村旅游发展区域。集中资源打造“两带”、“五片区”乡村旅游核心区域。将黄草山和明月山打造成休闲康养度假带,推出五华山、大洪湖等运动休闲度假区。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应立足实际,明确“两带”、“五片区”开发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大旅游”理念,理顺区文旅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在产旅融合上升级
        1.推动“旅游+文化”
        在深入研究整理地域文化基础上熔铸新时代长寿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加以运用,推动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比如可以弘扬“三贤”文化、养生文化、水电文化。串联杨克明故居、领袖群雕、老虎洞、烈士陵园、林庄学堂等景点或遗迹,与红岩联线、邓小平故里等联动,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在“两带”、“五片区”中选择合适区域打造长寿文化大观园,编排传统文化演出,开展非遗活动体验,开发长寿石、长寿果、长寿茶 、长寿菜谱等烙印长寿文化的系列旅游商品。积极开发黄草峡遗迹,承载长寿的三国文化、峡江文化。让乡村旅游更有灵魂,满足更多游客高质量的旅游需求。
        2.推动“旅游+农业”
        重点在沿山、环湖、城郊地区和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跨界农业,培育壮大一批集观赏、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农庄、田园综合体,发展一批小而美的农家乐,让“长寿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三)在要素配套上升级
        一是在保持农村风貌基础上,对农屋进行升级改造,发展特色民宿、度假酒店、精品酒店,提高住宿标准。二是加快环山沿湖地区干线公路建设,实施乡村旅游道路改造工程,拓宽乡村旅游道路,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打造“快旅慢游”支撑体系。结合长江航道整治,在滨江岸线建设游客码头,解决游客上下岸问题。三是积极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方便游客进行位置查询、在线预约等需求,完善停车场、公厕、自驾游补给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慢行系统。四是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在开发康养、游学等产品基础上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沙田柚、血豆腐等土特产品附加值。五是制定服务公约,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促进经营主体文明经营、诚信经营,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乡村旅游能给游客提供与城市文明有差异性的体验,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长寿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其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的发展模式导致没有很好发挥自身的优势。本文通过SWOT分析工具的研究结果,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供建议,最终形成长寿区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长寿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推动长寿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佩云.探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56-59.
        [2] 王立南.大连地区乡村旅游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王爔,房建恩.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4-19.
        [4] 张彩红.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社会经济,2020,05:23-31.
        [5] 黄郁成.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6] 唐宁,杜相佐.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J].经济地理,2018,38(1):161-165.
本文系重庆科技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重庆市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KJCX20209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淋伊(男;1990.12),民族:汉族,籍贯:重庆武隆,学历:研究生在读,就读专业:旅游规划,在读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