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焕贞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潭村小学,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潭村小学位于《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故里,是《三字经》启蒙教育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构建学校“适子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展富有潭小特色的“适子经典诵读”课程,在课程开展和研究过程中构建起以“适子校园”为主,家庭、社区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丰富、立体、多元的情境诵读空间,从而拓宽“适子经典”文化传承之路,达到弘扬国学经典,促进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润泽每一位潭小学子童心的同时让每一位孩子肩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多元情景空间 “适子经典” 诵读 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位于《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故里的潭村小学是《三字经》儿童启蒙教育基地。学校在深厚的《三字经》文化活动底蕴、本土经典文化的大力推广下,以挖掘《三字经》的教育内涵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化相融的科学探索,创建学校“适子教育”办学特色,建构学校核心文化,打造“适子校园”环境文化。通过开展“适子经典”诵读课程研究,让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引领师生成长,但是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传承经典文化的诵读课程仅仅在课堂、在校园中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潭村小学进行科学探索,以“情”为经,以“境”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构建起以“适子校园”为主,家庭、社区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丰富、立体、多元的情境诵读空间,拉近经典诵读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拓宽“适子经典”文化传承之路,达到弘扬国学经典,促进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润泽每一位潭小学子童心的同时让每一位孩子肩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一、“适子经典”情境诵读空间,从课堂延伸到“适子校园”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扎实推进,潭村小学在打造“适子教育”学校品牌和“三字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以已得了一定的成效,影响力较大。学校文化建设与本土经典文化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和“适子教育”品牌教育建设,促使并成为“适子经典诵读”课程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更为“适子经典诵读”从课堂延伸到“适子校园”提供了有利的沉浸式体验场所。
(一)多元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提高诵读课程的趣味性
课堂是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由于“适子经典诵读”读本内容大多是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文言文等经典篇目,有时代距离和空间距离,学生的诵读与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情景教学具有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对增强经典诵读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有着非常大的指引作用,因此我们以此为课堂着眼点,努力挖掘蕴涵在“适子经典”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探究国学课堂诵读化、情景化、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发展特点,创设多元教学情景,营造成生动活泼的诵读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诵读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吟、唱、诵、读、演等多种诵读方法,不断提高经典诵读的能力。现在我校在陈灶焕老师和苏佩莹老师的带领下,已成功探索出具有有趣、典雅、创新、多元等特点的“适子经典诵读”课堂范例。
(二)开创多维的经典诵读空间——走进“适子校园”感悟经典文化魅力
潭村小学以《三字经》特有的人文背景为依托,融现代教育理论于一体,精心规划和建设校园人文景观——三字经长廊、“适子楹联”、四时园、琢璞园、六谷园、小农街、育人树等。“适子经典诵读”课程每月由一节“三字经典”、两节“二十四节气/我们的节日诗文”和一节“体验活动”课构成。其中“体验活动”课由国学老师自由安排,国学教师根据时令,带领学生走出课室,走进校园文化人文景观,带领学生参观诵读时令经典,开展室外吟诵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在环境中感悟和成长。
(三)多维多彩的校内活动——从课堂的小舞台走向学校的大舞台
从“适子经典诵读”课堂到活动舞台,是“学习—内化—传承”的一个过程,是课程的有效检验。结合“适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适子经典诵读”课程为主要依托,开展“适子经典”诵读比赛、诗词大会、故事表演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让学生玩转诵读、创编经典、演绎经典,从有趣的活动中习得国学经典之精髓,并乐意为之传承与弘扬!如:与少先队大队部共同合办,依托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二开展“适子经典”诵读广播,通过“适子经典诵读”玩转诵读、赏析经典等栏目,引领全校师生走进“适子经典”的美妙世界,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诗画欣赏及摘录诵读活动,制作成手抄报、“飞花令”思维导图、碟中诗等作品装点教室和走廊,营造浓厚经典文化的环境氛围。开展1-3年级演绎“适子经典”故事大赛;4-6年级开展“适子经典”创新诵读大赛;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适子经典”与课文诵读活动,各年级结合主题把课文与国学经典相结合,低年级发扬本土《三字经》优势,运用登洲话、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中高年级还赋诵读以情景,创新演绎精彩动人的诵读活动。在日常的课间中与南派花毽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录播以《三字经》为主题的阳光大课间主题曲,让南派花毽运动和“适子经典”文化有机融合,创建“适子经典诵读”在校园钟的多维空间,让学生得以锻炼、浸润和成长。
二、“适子经典”情境诵读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
近年来,本地政府在《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故里大力修建“三字经”文化公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我校结合本土经典文化优势,一直坚持以多种活动方式带到家庭、带进社区,全方位、多方面开展“适子经典诵读”活动。
(一)亲子共读,经典诵读进家庭
潭村小学重视家校合作共育,“适子经典诵读”活动进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诵读活动,如开展亲子诵读视频征集评比活动;开展亲子共诵“适子经典”打卡活动;开展节气诗歌诵读与实践活动等。不仅增进亲子关系,更是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达到全民传承经典文化的目的。
(二)社区共育,经典传承进社区
潭村小学充分与本土文化——潭洲适子美丽村居建设紧密相连,实现校-社共育,从学校到社会,开展“适子经典诵读”活动,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让国学经典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花得到根植与发展,传承与弘扬。如:组织学生参加陈村镇慈善徒步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参与《三字经》经典诵读表演;开展“适子研学”之旅,徒步走进区适子故里,进行参观学习,感悟适子文化魅力。与潭洲村党委、潭洲社区书院镇社创中心联动,已连续多年共同成功举办“笔墨沁书院·党群共和乐——潭洲开笔礼暨登洲话诵读《三字经》活动”。活动期间潭村小学一年级学童穿着古时候学童服装,在古色古香、文化氛围浓厚的三字经文化展览馆——区适子故里,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用登洲话诵读《三字经》,给学童们以全新的诵读感受。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积极参与陈村镇“三字经启蒙文化节”等;选派优秀队员协助各级媒体进行“三字经典”宣传片拍摄活动。积极创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平台让适子蒙童在多彩的活动中得以锻炼,为“适子经典诵读” 课程实现多样化、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弘扬经典文化的兴趣。
三、“适子经典”情境诵读空间,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云课堂
“学习情境发生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情境的有限性包括时空特性、条件限制、目标维度等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科技进步拓展了学习情境的功能和外延,学习情境可以进行同步、异步时空的学习,同时关联更多的环境要素。”[2]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期间,我们“适子经典诵读”课程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课程模式,做到停课不停诵。我们课题组成员开展线上教研会议,合力搜集并甄选有效的音、视频材料进编排和整合,精心策划线上课程。课程内容以“二十四节气”和“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学校“适子学堂”微信公众号开设“适子经典诵读课程”专栏,推送“适子经典诵读”线上课程。线上课程主要包括“经典诵读”课程意义、“节气/节日介绍”、“主题诗文和赏析”、“吟诵音频/视频”、“文化风俗和意义”以及“作业要求”等板块构成,国学教师通过线上课程为孩子们授课,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诵读学习,课后适子蒙童通过亲子共读、共同演绎,家长们还协助孩子运用多种形式、借助各种新媒体比如用微信、抖音、少儿趣配音等应用软件录制诵读短视频,用创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诵读作品或实践活动与同学们分享。课题组搜集学生的作业反馈,把优秀作品进行资源整合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辐射到各个层面,达到理想的传承效果。因时而变的线上课程,创新的课堂模式,还把“适子经典”之精髓从线上带到家庭、走向社会。
潭村小学充分利用家-校-社-云的育人优势,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起丰富、立体、多元的教育情境空间,让“适子经典诵读”逐渐走进学生的心里,点燃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为,润泽每一颗童心的源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传承经典、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民族的根与魂[J].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7月31.
[2] 田阳 万青青 陈鹏 黄荣怀.多空间融合视域下学习环境及学习情境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年3期.
课题名称:《基于国学教育的“适子经典诵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级别: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SDGH2018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