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迎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530001
摘要:求助者是一个11岁的男孩,因转学遇到人际交往困难而导致的不良行为,本文应用鼓励的方法,帮助求助者纠正好动手打人的坏习惯。经过三周3次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月后随访,求助者情绪状态明显缓解、不良行为完全消失,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鼓励法 模仿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11岁,汉族,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诉和个人自述:
(一)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情绪烦躁、焦虑,食欲下降,睡眠不好。
(二)个人自述:我是本学期刚从深圳某学校转来的新同学,因同学叫我花名“土豪”、“大姨妈”等,而动手打人。前两次我打的是男同学,后来发展到打女同学。其实我也不想打他们,我觉得这里的同学不欢迎我,我不想再呆下去了,想转回原来的学校。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一)观察到的情况:
孩子面部表情稍显凝重,眼睛扫描咨询师一眼后大部分时间盯着地板。孩子长得健壮,比同龄孩子略显高大。皮肤白皙,穿着打扮较有港味,裤子是一条卡通图案、颜色艳丽的花裤子。说话时经常双手互相搓搓,或者在大腿上上下搓动,神情表露紧张。咨询过程合作,语速适中,能叙述自己的苦恼。自制力存在,有求助愿望,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
2.个人史:独生子女,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好,6岁上学,一直学习成绩较好,之前的学校学习、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不良行为。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性格稍内向,父亲对其要求严格,希望儿子的学习、生活都能遗传他的优良基因,希望儿子要有坚毅的品格。但是平时工作繁忙,父亲陪伴儿子的时间非常少。孩子刚到一座新的城市朋友不多,父母工作繁忙时把他寄养在托管班。平时表现大方,学校需要募捐,他积极拥护,拿出所有零花钱捐赠,看得出来他是诚心诚意的。他能按时做作业,遵守课堂纪律。
四、心理测量的结果
用瑞文推理能力测验(CRT),结果发现孩子智力在百分等级为75—90之间,智商分数为109分,属于良好智力。
五、评估与诊断
(一) 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该求助者由于转学到一所新的学校,遇到了在新环境里与新同学和谐、友好相处问题,由此产生烦躁、焦虑情绪。而这个不良情绪影响了学习、生活,证明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求助者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且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助,因此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二) 诊断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助咨询师,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因为转学后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困惑,出现焦虑和烦恼情绪,与其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后悔情绪,且仅局限于那几个叫他花名的同学,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一个半月,有想转回之前学校的念头,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查看求助者入学体检表和转学带来的每年健康检查档案,未见器质性病变。
2.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对转学生活产生不适应行为,继而产生烦躁、焦虑情绪,是求助者的现实生活处境变化引发,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只限于自身对新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的焦虑,病程在二个月以内,社会功能稍有影响,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没有明显的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① 存在应激生活事件,遇到转学适应问题。
②家庭中父母工作忙,父亲对其教育严格,要求孩子坚毅。
③初到一座新的城市,目前同龄朋友较少,该求助者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①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错误地理解“坚毅”就是简单粗暴地用拳头解决问题。
②不合理的认知:南宁的同学不如深圳的同学好。
③人格特征:内向。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咨询师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该青少年求助者协商,共同商定了咨询方案,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学会正确对待同学叫自己花名的现象。
2.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3.降低求助者的焦虑、烦恼情绪。
(二)远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与人格的健全成长。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针对本案例,咨询师和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量、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
(一)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方法: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鼓励技术。
2.咨询原理:
鼓励技术就是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面对低年龄段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用非常明确的语言,如“你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通过努力,你一定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来积极改变他的行为模式。
鼓励技术通过对求助者所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面做选择性关注,咨询师把握求助者所谈的内容,根据咨询目标的需要及经验等有选择性地给予鼓励,引导求助者向着某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3.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本案例中要注意使用青少年能理解的语言);有权利选择和更换更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循学校咨询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3.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左右。
4.咨询费用:免费。
5. 测验费用: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的阶段:
(1)此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评估。由于咨询师的介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的困难有了可求助的场所,从而感到安慰。
(2)咨询师与求助者还一起决定,由咨询师去找求助者的班主任交流。请班主任理解求助者的行为是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阶段特点的,相信班主任不会就此给他扣上“差生”的帽子,不会生硬地对他简单说教处理,还可以请班主任出面和那几个老叫求助者花名的孩子谈谈话,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2.心理帮助阶段:
咨询师选择适合孩子的咨询技巧及干预技术,如倾听、鼓励,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主要是通过回顾总结,使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的阶段(第1次)。
(1)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收集基本信息;
②.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③.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④.确定咨询目标。
(2)方法:
①摄入性会谈;
②心理测验。
(3)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②指导求助者进行瑞文(CRT)测试。
③反馈测验结果。
④通过与求助者进行交谈,收集信息,并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学教育(用孩子能懂的语言)。
⑤介绍治疗方法,告知求助者应注意的一些情形,取得求助者的配合和信任。
⑥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主动和同班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基本信息、和兴趣爱好,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当同学中有人叫其花名时,就模仿咨询师咨询过程中示范过的方法应答:“谢谢你叫我,不过你叫错了,我叫***,我很乐意与你们做朋友。”。从而缓解求助者感觉南宁同学不够深圳同学好的感觉。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2次)。
(1)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明确求助者主要问题;
③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偏差;
④调整求助者的不良情绪。
(2)方法:
①运用提问技术;
②运用鼓励技术。
(3)过程:
①反馈作业:求助者通过与同学积极进行交流,获得了同学的认可和接纳,使求助者了解到同学之间只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和了解就能很快地融入大家的生活当中。
②运用提问技术:运用开放式提问了解求助者的主要问题。问题所在。例如,除了心烦同学叫你花名之外,还有其他困扰你的地方吗?
③运用鼓励技术:鼓励并引导求助者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对他是喜欢的、欣赏的。同学叫他“土豪”实际上只是用一种不太恰当的方式,表露对他乐捐的肯定。何况他的穿着干净整洁时尚,颇有“港味”,又是刚来,同学们一下没能记住他的名字,才用了那样的称呼来唤求助者。通过鼓励求助者探索,让求助者意识到自己是误会同学了。
④继续布置与第一阶段一样的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继续主动与同班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基本信息、和兴趣爱好,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当同学中有人叫其花名时,就模仿咨询师咨询过程中示范过的方法应答:“谢谢你叫我,不过你叫错了,我叫***,我很乐意与你们做朋友。”。
【咨询摘录】
咨询师:除了厌烦同学叫你难听的花名,还有其他困扰你的地方吗?
求助者:还有就是我打了女同学,我很内疚。
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因为打了女同学,心理觉得过意不去,不好意思,是吗?
求助者:额(沉默)……
咨询师:你打了女同学后,感觉内疚,说明你心地很善良。上次老师跟你分析你的瑞文测验结果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你的学习有潜力,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现在看来,你还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也就是说,你回家一定对这件事进行反思了,对吗?
求助者:嗯。老师,我按我们上次的方法(第一阶段咨询师示范,求助者模仿)与叫我花名的同学相处,他们都接受了我的请求,他们现在不叫我“土豪”了。
咨询师:那你现在怎么评价南宁的同学呢?
求助者:额(沉默)……其实,就像您说的,看来是我误会他们了。他们其实也蛮喜欢我的,他们说,班主任老师也分别找他们谈过话了,他们也意识到对我表达好奇的方式不对。
咨询师:我对你说的非常感兴趣,还有吗?
求助者:同学们现在都很欢迎我,我也很愿意跟他们做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咨询师:那好,我很高兴听到你的这些分享,一开始我就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
3.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第3次)。
(1)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增强自信,结束咨询。
(2)方法:
会谈法;
(3)过程:
①作业反馈:求助者通过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集体活动和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学习、玩耍,认识到南宁同学并不像他之前认为的那样没有深圳同学好,他们的身上同样有不少优点,以前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现在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同学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心情好转,转学适应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睡眠和饮食均恢复正常。
②结束咨询: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按照咨询过程中学会的知识,多与同学进行友善的交流、接触,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 求助者自己的评估:通过咨询,症状不再出现;因为学会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习得了与同学们打交道的正面、积极的方法,因而与同学人际矛盾纠纷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也随之消失,我与南宁的同学逐渐熟悉起来了。
(二)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求助者情绪稳定,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再闹着要转学回去。
(三)求助者父母的评估:吃饭、睡觉都已恢复正常,没有提过转回原来学校的事,对咨询效果非常满意。
(四)咨询师的评估:通过三次咨询,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习题与案例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杨敏毅 吴权.读懂小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