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视角下的教育扶贫创新形式初探——以黄南藏族州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   作者:刘纪欣 孟祥源 樊晓杰 吴雯倩 崔於盈
[导读]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
        刘纪欣  孟祥源  樊晓杰  吴雯倩  崔於盈
        天津科技大学                   
        摘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在后扶贫时代,高等师生如何更高效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活动策划视角,开展系列活动,总结实践活动经验和创新模式,为贫困师生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造血式脱贫”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活动视角;活动策划;教育扶贫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研究背景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
        但个别地方即使物质资源得到保障,精神资源也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仍有匮乏。要深刻实现“全面脱贫”的伟大成就,进行“教育脱贫”是关键。
        我们将通过假期期间青海省黄南藏族州地区210名初中师生赴天津市进行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生活”的正确观念。
        (二)现状分析
        青海省黄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教育的重点是民族教育,难点是牧区教育。自滨海新区对口援助黄南州的工作开展以来,黄南州教育资源得到了保障,部分居民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由于宗教信仰和整体社会环境的封闭和落后,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仍显薄弱。总体来说,针对黄南州的“教育脱贫”面临以下两个现实问题:
        1.扶贫方式急需转变。扶贫仍未实现“开发式”的根本性转变,没有对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加强。
        2.民众思想根深蒂固。贫困地区人民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相对保守,缺乏主动努力改变自身现状的勇气和想法。
        (三)活动必要性
        本研究将把目光投放在青海省黄南州藏族自治区,立足于“教育脱贫”,培养黄南地区学生继续学习意识,通过从“扶贫”到“脱贫”的路径,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根本转变。
一、实践开展
        (一)活动参访路径
        发挥我市科普场馆资源优势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联系场馆方组织专场讲解,参观、体验、授课、互动、交流、心得体会的分享交流。针对藏族中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其接受的沉浸式教学和科普教育课程。利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变参观为沉浸式教学”,内容涵盖:自然、海洋、生物、物理等学科,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观念。
        1.参访高校学府。以滨海新区周边高校为参访点,组织黄南区师生到天津高校里面感受大学校园文化魅力,开展地区教师能与各高校教师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
        2.参观实践育人基地。利用我市科普场馆的优势资源,通过多功能文化场馆,让黄南区师生直观深入地了解地方优势和国家战略。


        3.参观创新性特色产区。让师生体验智能应用新场景和智慧应用,使其切身体验到城市智慧,感受共享智能时代新生活。
        4.参访式活动和交流式讲座穿插结合。丰富师生的行程和体验,激发其主观脱贫的意识和行为。
        (二)宣传推广
        活动的场地选取,采用了场馆资源方按照距离相邻、主题趋同的原则,来进行游学内容和路线的最优化设计,并配有相应的主题小标语着重教学内容;创立公众号,实时发布活动相关进展;创设新闻宣传小组,利用自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联合社会资源方官媒进行深度宣传;活动结束后,开设黄南州地区教师学生感想的专栏,定期线上回访。通过这样的宣传战略,我们可以拥有较大的宣传覆盖面,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实践的应用与价值
        高校是先进思想文化知识的高地,是教育脱贫中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生力军、人才供给和培养的主阵地以及科技扶贫的重要依托。
        从社会效益来看,实现了“扶教育之贫”向“依靠教育脱贫”甚至是脱贫的深刻转变,对切断或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有着深刻的意义。
        从受益方物质层面来看,开展教育脱贫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生受教育环境。
        从受益方精神层面来看能够引起家长、老师、当地政府和社会教育组织的重视,重新定位教育方向,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对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帮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树立自信,学有所成,为日后的教育脱贫工作积淀人才。
        从社会价值来看,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交流。
三、结论与展望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脱贫关键在于“意识脱贫、教育脱贫、科技脱贫”。针对黄南州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我们从活动策划的视角出发,举办一系列实践活动,对于传播科学、少数民族关爱、脱贫攻坚、民族团结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物资捐赠,我们更注重培养脱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意识。将教育脱贫形式不再仅限于把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的行为,而是反向传输,通过西部地区师生前往东部地区,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访者可以通过沉浸式教学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后续组织比赛等活动使受助师生回到家乡后,有能力有意识的帮助身边的同学。我们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归纳总结相关活动经验,为教育脱贫研究及实践活动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佳.基于研学旅行的高职会展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及模式初探[J].绿色科技,2021,23(03):238-239.
[2] 廖荣军.地方高校推动教育扶贫的路向探析——以黄山学院帮扶潜山市风景村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4):30-34.
[3] 陆世娟,滕明雨,彭江松.精准扶贫资助大学生学习效果浅析——以贵州财经大学2016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4):268-271.
[4] 朱引平. 公平正义视域下西部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D].重庆大学,2019.
[5] 李媛媛. 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D].西藏大学,2019.
基金项目:本文是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成果,活动策划视角下的“教育脱贫”形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10057107。
作者简介:刘纪欣(女;2000年2月),汉族,籍贯:陕西,学历:本科,就读于天津科技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孟祥源(女;2000年8月15日),汉族,籍贯:河北,本科在读,职称:无,就读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单位名称:天津科技大学。
樊晓杰(女;1999年3月3日),汉族,籍贯:河北,学历:本科,职称:无,就读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单位名称:天津科技大学。
吴雯倩(女;2001年10月5日),汉族,籍贯:福建,学历:本科在读,职称:无,就读专业:物流工程,单位名称:天津科技大学。
崔於盈(男;1982年4月),汉族,籍贯:天津,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职称,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经济,单位名称:天津科技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