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 100091
如今的中学生的父母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很少从情感角度去感化孩子。与此同时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家庭的变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叛逆、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
一、个人资料
(一)基本资料
学生小磊,就读初二年级。头脑聪明,行为习惯不好,叛逆、不合群。在学校住宿每周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回家。
(二)家庭背景
小磊的父母一家四口居住在一起,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比他大很多,兄弟俩关系冷淡。
(三)个人背景
①小学时小磊的父母给孩子请了英语家教,可他拒绝学习,理由是他觉得老师口音不标准,家长随即先后换了几个老师。
②上了中学,小磊经常违反纪律,老师管教时与老师顶撞。班主任与小磊的父母沟通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是不是有问题,认为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小磊父母经常给班主任打电话,强调孩子应以鼓励为主,不能批评,会把孩子吓到,却无视孩子犯的错误。
③在班上小磊没有知心朋友,与宿舍及班上同学关系不融洽。
二、诊断
小磊的问题不仅源于自身,还有其父母的教育理念问题。他生活在关系紧张复杂的家庭中,家中缺少情感上关爱,在校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缺少归属感。小磊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一方面望子成龙,一方面又很糊涂,没有原则和方法。父母的溺爱及小磊强烈的表现力,促成他严重的逆反情绪。
针对以上特点,我对小磊的教育,从小磊及其父母双方入手,在学校经常找小磊谈心,同时常与其父母沟通。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谈话:
小磊在课上接话,我用集体的舆论制约他之后,课下与他谈心。谈话初,他非常激动,嚷着:“还有其他同学说话为什么不批评他们,专批评我呀?怎么就看我不顺眼…”他声音提得很高,我等他把话说完,待他情绪稳定下来,才开始交谈。当问其为什么爱接话时,他说自己出生在一个重组家庭,曾经是贵族,观念比较传统,他和母亲在家族中没有地位,此外他与其同父异母的哥哥相处得很不好,他很自卑。在学校里他觉得自己与同学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只有在课上,当其他同学说话时自己接着说,才感觉他和其他同学是一起的。接话的原因,出乎我的意料,开始更留心观察这个孩子。
第二次谈话:
小磊在课上看课外书,被留下来批评教育。其间他因着急出去玩,对老师又喊又拍桌子。当时有其他同学在,我便以尊敬长辈为题,纠正他的态度。之后进一步谈心,问他在家中对父母是否也是这个态度。他很自豪地说:“家中是崇尚‘民主’的,我们三口人谈论问题时先‘民主’的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再解决问题。”事后我与其母亲通了电话,证实其家中确实是这样的模式。我渐渐意识到改变这个孩子是有一定困难的,父母的教育理念已经固化,我直接与其争辩是不明智的。
此后,我试着改变了策略,每当小磊表现比较好时,如考试进步、认真值日、帮老师做事等,我都及时地给他家长打电话。渐渐的,小磊的家长越来越爱接我的电话。之后的沟通中我慢慢的渗透这样的理念,我表示认同他们的看法,孩子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家庭教育中适当的民主管理。但必须有原则,一些原则上的东西是无需解释,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几次交谈后,家长也渐渐认同我的看法。
第三次谈话:
班上组织学雷锋活动,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当说到他是四几年出生时,班上有男生开始笑起来,说小磊的父亲是四几年的,有的说他的姥爷才六十多。这时的小磊静静的坐在椅子上,脸窘得通红,我立即制止其他同学,请他们尊重同学的家长。班会课后,我再一次与小磊谈话,他对我在班上为他说话表示感谢。我问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像之前对老师一样“拍案而起”,他的回答居然是当时很多同学说他,如果他吱声,就会破坏原本不坚固的“情分”,他觉得“撕破脸”以后就没法与同学相处了,但是他非常想动手打他们。我引导他,对此事端正态度。
这次谈话让我感到,如此“强硬”的外表下是一颗敏感、自卑、多虑的心,他渴望与大家融洽相处,却不知怎样变得合群。他极力表现自己,却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我在此后的日子里更加注意这方面,也很少当着其他同学面批评他。在班级组织的春游活动中,班上自由组合分组,可他却无组可去。我便说服班上几个男生,邀请小磊加入这一组。
第四次我约他单独谈话。
谈话初,他有点紧张,一直按动手中的笔。我先给他一份调查问卷,并亲自给他倒饮料喝,问卷中涉及:对目前学校生活及自己的现状是否满意,他理想中的生活、理想中的父母、理想中的自己及老师等。他理想中的生活是有一块自己的农场,带着自己喜欢的狗躺在树下,享受着蓝天白云绿草,而且不需要向他的父母一样为了工作,整天忙碌,还要忍受上级的指责;理想中的父母是不吵架,经常与他谈心。这次交谈中,他与我更亲近了,他讲了很多,他很迷茫,他内心很痛苦,觉得自己不合群,但不知怎样才能合群。他同时很在意我对他的看法,我告诉他,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公平的,不会记住你的不好,只会记住你的进步。因为老师时刻期待班上每个孩子会越来越好。并引导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拥有理想舒适的生活。
此后,我在班上的各项活动中更加关注他。他很擅长表演,班上排练小品时我邀他与其他同学一起表演班上的不文明现象,他扮演老师,成功地进行了角色互换;他声音洪亮,我推荐他当体委,在运动会入场式中,他用哨子准确地吹出了口令,出色的完成了表演,对此大加表扬;在值周活动中,他与班上三人负责学校大门处的检查工作,一天天气很冷,他们四人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连续五天的时间,没有一次迟到,对此我在班上表扬并及时向他的家长汇报;期末他的成绩也大有提升,年级排名提高了五十多名…
四、反思
总体来说,对这个学生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
1、教师要放下“面子”。
叛逆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不管什么事都喜欢唱反调,和家长老师对着干,常造成老师下不来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做的是放下“面子”,用“职业的爱”,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添加过多的个人情感。
2、做一个好的听众。
给他表达情感的机会,认真倾听他的想法,从中发掘问题所在,心平气和地“研究”这件事,“研究”这个人。
3、随时调整策略。
教育学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套路,应随着了解的深入,随时调整战略,鼓励批评并存,形式多样:写信、谈心、调查问卷等,逐步走进他的内心。
4、对每一个孩子充满期待。
作为教师,必须坚定信念,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成功,都是期待被表扬的,只有坚信这一点,教师的工作才有动力和价值。
5、家校联系。
不要“单打独斗”搞体力战,一定要借助外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与家长达成一致,形成家校合力。
目前,小磊还不算让老师完全“省心”的孩子,但通过对他的转化,我发现越叛逆的孩子,其背后越可能隐藏着一个孤独、脆弱的心灵,只要老师对他们怀有一份期待,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注重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孩子与父母双方的沟通,走近叛逆学生“强硬”外表下脆弱的心,一定能逐步改掉他的陋习,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