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摘要:名家名篇对于我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价值。经典作品中经常会以人物、环境的变化, 对比凸显主题。人物变化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上,透过语言动作的前后变化让读者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从这些变化中,更能体会到经典的妙处。
关键词:经典阅读 对比变化 教学指导
《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两篇经典作品的社会背景大相径庭,然而,它们却不约而同的由“变”贯穿,这对作品主题的体现又有何妙处呢?
一、《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变”
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糟蹋钱”,“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被看成是“流氓”,“打发到了美洲”。到了美洲,发了大财,成为全家人的“福星”,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于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然而,他们在船上却见到一个酷似于勒的穷苦的卖牡蛎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长那里得到了消息和验证.他们气急败坏,惶恐至极,生怕被于勒连累,“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菲利普妇夫犹如一对小丑,尽情上演着一幕前后悬殊的闹剧。这些悬殊巨大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体会。
(一)菲利普妇夫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当于勒花光了家里的钱财,成为穷光蛋时,菲利普夫妇抛弃了这个亲人,于勒成了“坏蛋、流氓、无赖”,这些称呼切断了他们和于勒之间的骨肉亲情,将于勒置于他们的对立面。收到于勒的信后,知道于勒发了财,一瞬间于勒又成了他们口中“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哲尔赛旅行巧遇后,于勒又瞬间成了他们口中的“贼”、“流氓”。
(二)面对不同身份的于勒,菲利普妇夫语言的变化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惊喜呀!”这是菲利普妇夫收到于勒的信并深信于勒已发财时的语言。当他们巧遇穷困潦倒,狼狈不堪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唯恐躲之不及,情急之下说出“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这样的话。
(三)面对不同身份的于勒,菲利普妇夫心理的变化
当得知于勒发财后,菲利普妇夫一家“衣冠整齐地到栈桥上去散步”,副将要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满足和悠闲。直到偶遇卖牡蛎的于勒,“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吞吞吐吐”的责怪丈夫“胡说八道”,“哆嗦”起来——菲利普夫妇多么惊恐害怕啊!但他们仍存一线希望。等确认那个人真的是于勒时,他们再也不愿多看他一眼。之前的极度盼望到最后的极度恐慌,这之间的巨大悬殊给读者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共鸣空间。
(四)从“变”中窥主旨
菲利普妇夫的“变”中彰显着一个不变的主题: 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那么,作者通过“变”所塑造的菲利普妇夫是不是就是最十恶不赦的大坏人呢?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说到:“我小时候, 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作者用极为直白的语言平平交代了菲利普妇夫的家庭经济状况。
很显然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法国社会的工薪阶层,他们用最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甚至连最起码的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也不敢。孩子的婚事也是因为他们有个有钱的亲戚才得以促成。
在这样的因金钱而维持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和极为贫穷的家庭条件下,菲利普妇夫的做法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是这个金钱社会中的可怜人。所以,作者以菲利普妇夫的“变”来构思小说,并无意于去指责一个社会底层的工薪家庭,而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对珍贵的亲情的呼唤。
二、《变色龙》中的“变”
在沙皇俄国统治下,“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作者为警官的出场,故事的发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破败萧条的社会环境。围绕着“狗主人是谁”这个问题,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判案发生了 6 次变化。
(一)对狗的称呼变化。
“野畜生”“疯狗”“下贱胚子”;“名贵的狗” “娇贵的动物”“这狗还不赖,怪伶俐的”。狗因主人而冠上不同的特质。伴随这些对狗的不同称呼,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变化也得到了尽情彰显。
……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浑然一体,把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变化的道具安排十分精妙。
当听说小狗是将军家的时, 他说“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当他大骂小狗,又被告知狗是将军家的时候,他说“哦!…… 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当法律不能一视同仁的时候,便产生了专制。“变色龙”存在的环境就是沙皇俄国“专制”这块土地。断案之初,奥楚蔑洛夫说“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文中多次出现法律,然而,法律却管不了“老爷”,管不了”宪兵“,对于”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而言,法律也是一纸空文。
契诃夫通过沙皇专制的走狗——一位巡警因小狗主人不同而六次变化的小事件,讽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变色龙这一喻体的选择而谓妥帖之极,在“变”字上大作文章即是必然,亦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遇薄情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看过“护官符”后变了,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在“三起三落”的重重打击下变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在官匪兵绅的多层压迫下变了……无数经典,在“变”字上做文章,通过人、事、景、物的前后变化或反复变化 , 只需客观呈现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眼中的客观环境,便可将作者意图凸现出来,并集讽刺性、戏剧性、深刻性于一文。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浅谈〈变色龙〉一文中军大衣的妙用》,《语文天地》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