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键
浙江省永嘉县金溪镇中学
摘要:教育局在学生的初中课程中加入劳动与技术的科目,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理念与劳动的行为举止,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更多有关劳动与技术的知识。本文从教学内容、学生主体以及合作探究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学生在初中期间学习劳动与技术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养成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学生可以利用在教学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累积自己所得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劳动与技术这门科目的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除了有相关的技术理论内容,还有在运用技术中所使用的环节和步骤,更甚至还有提高学生的观念等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合理设计在教学中的知识环节以及课堂内容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吸收能力,明确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和部分,以达到可以更顺利进行教学的目的【1】。
教育中所需要的课本是课堂进行顺利的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研究课本、理解作者在编创课本的想法和观念。教师在理解课本的中心观点之后,还应该使用创新的方法去讲授知识,而不只是给学生讲教材。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状况之后,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优化、调整课本知识,对内容和环节重新进行排序,设计出符合学生陷入学习标准和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为学生适当变换知识环节或者调整知识内容的时候,还应该保全知识排序的完整性。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教授应该注意在课堂授课的环节应该有创设、游戏、总结等之类的可以让学生实践的活动,尽量营造出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通过不断的组织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灵活化。课堂环节还应该设计出让学生可以发挥出劳动与技术这门科目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和回答出有关专业知识的问题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应该不断的关注课堂知识的开放性。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下,合理地将日常中的与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设计出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有关知识中,可以根据一定的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变换课堂的内容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营造出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学问题,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游戏类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最大化地协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变革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避免让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指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分析知识内容,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劳动与技术这门科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内容凝练,使得在课堂中学生的训练时间是充足的。
比如说,在“十字绣”的手工课堂中,教师不断的指导学生,向学生提问“除了现有的还可以制作出其他的吗?”接着学生就会陷入了思考,在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纷纷对自己即将的作品有了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秀上名字;有的学生会在原来的作品上添加其他内容;还有的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东西秀在作品上,更加得美观……即使最后的作品都是十字绣,然而每个学生手中的作品却是各有千秋的,学生都想先向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设计作品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就很轻松地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
三、合作探究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互动交流形式。这门科目对知识的综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与牢固性。所以教师必须提高科目内容的学习以及每个课程之间的知识转换和总结,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习的这种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总结和归纳【2】。
比如说,在劳动与技术的手工业课堂中,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刺绣没有简单的认知,也不会去主动的了解这门手工业的精傲,因此教师将刺绣的活动看作是教育的重难点。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认识刺绣之外,还通过逐渐地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教学模式,让组内的成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设计刺绣的信息,包括一些刺绣的文化、精髓或者背景等,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还能在学生刺绣之前,考虑设计一个成功的刺绣作品所需要的时间是较长的这个因素,让学生通过小组之前的互相帮助和协助的方法,可以运用两个小组一个作品的形式,更顺利地完成作品,同时教师还能在学生都完成了刺绣活动后,举办欣赏刺绣的展馆,让其他学生都欣赏自己的作品和自己欣赏别人作品,一首其他学生作品中的精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刺绣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设计出和主题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德夫. 初中劳技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学模式研究报告[J]. 科技资讯, 2010(6):212-212.
【2】黄金堂, 冯水仙. 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素质教育专辑), 1999(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