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正玲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
摘要:高中阶段的英语,无论是在文科还是理科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可能的保证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明确教学目标、关注课堂活动、协调课堂生成与预设三个方面入手,简要探讨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英语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教师的教學更多的要注重提升英语的实用性。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促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教学,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教学目标
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目前具备的学习水平与学生将来可能会发展到的学习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运用这一理论,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运用一些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sporting events”这一章节,在进行词汇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To enlarge students ’vocabulary by applying the rules of making compound words. ”但由于这一目标过于宽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会使能力强的学生失去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英语基础较差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能够共同得到发展。另外,教师在制定相应教学规则时,还可以通过造句的形式让学生熟悉新词语,如在举例“hard-working”、“Well-trained”等复合词的用法时,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应用生活实例来对其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复合词的具体用法及含义【1】。
通过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有效的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共同得到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学生自我构建法关注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构建理论上。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基础来创设具有层次性、创新性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例如,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法的教学时,只注重于知识的操练,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而在学习“usage of V-ing form as an adjective”这一语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将V-ing的用法罗列在大屏幕上“其可以同形容词一样放置在名词之前用于修饰名词;也可以当作副词的修饰;同样还可以当作定语从句,将其放置在名词之后,用于修饰名词,从而将句子转化为定语从句;甚至还可以用作表语或宾语的补语。”通过屏幕的展示,让学生大致了解语法的具体用途之后,辅助上教师的讲解,灵活的将V-ing的实际用法进行展现,再采取一定的填空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又能有效提升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2】。
三、以辨证施教协调课堂生成与预设
所谓预设是对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体现,而生成则是注重体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并帮助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The environment”课文中reading环节时,教师在设定教学方案必须确保预设步骤有“fast reading、careful reading、reading strategy”并根据这些教学步骤设定相应的阅读题目,并有效的引入discussion这一环节,让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讨论,完善自身的想法。最后,教师还要在reading环节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does the Qian Liwei sa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o? ”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丰富自身对课文的认知。
通过环节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既能保证教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的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课堂的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闵薇. 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J]. 科学中国人,2017(2Z):290-290.
【2】王慧平.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7(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