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根莲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王场中心学校(小学部)
摘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遣词”、“造句”的基本意思是运用句子、组合句子。在语文写作、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流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也代表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开展有声有色的教学。通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培养并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遣词造句;方法
一、辨析词语,合理运用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词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应从词语使用能力培养入手。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造句、写作水平偏低,诸如:词语应用语境不搭、词语搭配错乱、误用词语等错误屡见不鲜。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作为切入点,辨证分析词语的含义、词语使用环境以及搭配原则,指导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在多读、多练、多写中掌握相关技巧,理解相应语境。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
以学生写作过程中时常混淆“发明”、“发现”两个词语为例,“经多次研究,爱迪生终于发明出一种制作灯丝的材料”,引导学生将该句中的“发明”替换为“发现”,让大家在读和听的过程中进行区分,多数学生认为:“爱迪生终于发现出一种。。。”非常“别扭”。此时,教师要恰到好处的切入,讲解“发明”指的是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发现”则是事物本身存在,但未被观察到。此外,学生对于词语色彩的搭配和辨析也容易出现错误,如,以下两个句子:“在班长的煽动下,有几名同学参加了演讲比赛”,“只有不断改掉缺点,才能提升知识”。前一句中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词语主要是“煽动”,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鼓励”替代“煽动”;后一句用“改正”代替“改掉,并将“知识”换成“水平”。然后让学生对比用词变化所表达的效果,通过不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词语驾驭能力。
二、遣词造句,加强练习
若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最为见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练习和训练。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针对性的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借助实践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组,通过不断的推敲感悟到其中的差异,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单纯的造句练习所考察的是特定条件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但这种锻炼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影响较小。为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摘抄优美的段落,并让学生反复研读,感受该段落中词语的运用技巧和特点,围绕段落中的典型语句进行仿写,该教学方法不但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还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为例,选取其中一个段落“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让学生在课堂上逐句阅读,对该段词语运用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例如,段落中运用到了两个词语“旋转”和“流淌”,其中“流淌”一词勾画了一副汁液在树干上的画面,“旋转”则富含动态特性,所呈现的是汁液沿着年轮的轨迹,一圈圈流淌的画面,在讲解完两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后,引导学生运用两个词语进行造句。其中,一名同学造句“月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映出斑驳的树影,慢慢地,月光流淌到我的窗前。”这一句中“流淌”的使用很好地体现了月光的形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不但使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且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和提升作用。
三、注意积累,丰富素材
在造句和写作过程中,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等情况时常发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一是学生未全面理解词语含义,二是学生词汇量极度匮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种好词、好句,帮助学生在量变过程中发生“质变”,这样的写作素材才更具多样化和丰富化。此外,还可借助课外阅读、观看电影台词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拓宽生词和生句的获取渠道。在学与练中更好地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在字里行间中出现更多的优美语句。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者电影、音乐、动画片等,并学会随时做好摘抄优美词、句的准备。为了充分发挥所摘抄好词好句的价值,教师需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或者让学生交流分享,最后筛选出公认的“美文”、“美句”。通过积累各种素材,学生能在写作中信手拈来若干恰到好处的词汇,并借助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二次开发,让“变形”的语句与作文更为贴切。这样的文章不仅华丽,还与主题更为吻合。
总结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词汇教学的常态化。在日常教学中,将词语运用能力和造句能力作为常态化的任务,随时与教学融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积累、应用的机会,在写作中发挥出每个汉字、每个词组、每句话的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