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过程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王宏伟
[导读] 由于低年级语文写作课堂中,教师更多是注重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及造句技巧与词语组合
        王宏伟
        广西省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中心小学  533905
        摘要:由于低年级语文写作课堂中,教师更多是注重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及造句技巧与词语组合,学生真正在小学阶段进入完整性的、系统性的、体系化的写作练习,则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小学中段既是系统性写作训练的介入点,也是正式写作学习的起始点,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开展作文教学,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写作发展与写作水平。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讲,结合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相关要求,针对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和作文课堂进行改革与优化,应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写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中段
        一、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在小学中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中段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中段小学生个人特有的学习倾向与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合理的习作教学情境,进而帮助中段小学生更好地树立起学习语文、练习习作的学习理念。语文教师在构建小学中段语文习作课堂时,要注重对情境创设、语文生活化教学以及信息化技术影响下的新型语文课堂评价方式的构建,不断开展语文习作教学的拓展与创新,使学生可以在趣味又直观的语文习作课堂情境中加深对语文习作知识点的了解,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对习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可以在新型语文课堂的评价体系中激发出对语文课堂强烈的参与欲望,自由展现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在思想上的交融与沟通,利用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新型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在信息化语文中课堂的参与意识。教师也要习作教学中,保证各项新型教学理念的高效落实与顺利实施,结合信息化的应用特点,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习作技巧的学习与习作训练,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其学习动力。因此语文教师想要提高习作课堂效果,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坚持中段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改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对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处于中段的学生经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基础的写作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与初级表达能力,教师自然而然可以利用低年级培养成果来开展作文教学,然而教师也应认识到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通常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来培养的,看图写话引导性较强,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即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表达欲望,自主表达自身想法时有局限性,写作成熟度不足,并导致学生缺乏较为成熟的写作素材等,这也更使中段学生无法提起对写作与练习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也应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将生活化元素与习作课堂相连接,鼓励学生从身边事物入手开展写作练习,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来获取写作灵感和创作灵感,从生活场景入手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与景色。教师也应认识到“语文即生活”,写作的练习,就是对生活中的现象和生活的认知,也是学生将自己的社会感悟与人生品位等进行表达与抒发的过程,生活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习作提供素材,离开了生活习作也就失去了其根源。将生活化元素与作文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更加深入观察生活的同时,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之美,在与生活交融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感知生活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二、以信息化手段创设习作学习情境
        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下,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结束之后的回顾与总结环节则是靠依靠单纯给学生布置海量语文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而这种强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则很容易将中段小学生引入语文学习只需要题海战术与机械练习的错误认知中,如果中段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那么他们在进行语文写作的练习中,则很容易因为基础不牢、技能灵活性较差、应用技巧不足而导致习作练习受挫,进而影响到这部分中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比起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则更加生动,也使习作课堂充满了生机与趣味,无论是将问题讨论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还是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进行情境化的转变,都可以使得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极大增强,也使得中段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与写作素材的积累。
        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来创设语文课堂真实交流场景,而不是一味采用传统语文课堂中对语文知识与语文写作技巧的简单复述,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习情境为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以及根据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提供助力。语文教师在将信息化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时,不仅要选取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铺垫教学,也要重视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与练习环节,全面提升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在开展小学中段语文信息化课堂的构建时,要对教材内容中写作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现阶段中段小学生兴趣特点来开展语文写作知识的情境教学,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习作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强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为了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时引入较为新颖的理念,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的观念与意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较为新颖的写作素材。
        三、读写结合
        部分教师将“理解阅教材内容,感悟教材精神”作为课堂开展重点,而将培养学生整体语文能力放在陪衬的地位,只重视学生诸如背诵以及阅读等语文学科应试能力的提升,而不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也就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优化习作课堂,使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更高程度的提升,教师就可以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法,通过以读促写和仿写等诸多手段,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同时也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首先,教师应认识到阅读为写作提供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开展阅读课堂时,教师要将阅读课堂与写作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认真研读教材的同时,用引人入胜的精彩文章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使阅读文本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可以以更加开阔的眼界与更加丰富的素材来进行写作训练。教师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文章的拓展与延伸,既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进行相关知识的研读,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入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向着专业化写作方向发展。同时读写结合中,教师也应注意仿写以及读后感及写作习惯的练习与培养。仿写即教师在深化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对学生写作技巧进行引导性的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原文表达手法与词句用法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理解并写出有着个人色彩的文章。而读后感则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及时转化为文字并表达出来。
        四、结语
        因此,语文教师要以循序渐进的基本习作教学原则,将习作理念渗透进学生生活与日常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与作文练习,做到习作课堂的“有把握,有分寸”和习作课堂适度性,优化作文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语文课堂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0(12):94-95.
        [2]贺小利.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79.
        [3]丁学洪.如何增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