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文化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梁喜勤
[导读] 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相关的食育文化非常必要
        梁喜勤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363122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相关的食育文化非常必要,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许多关于饮食的健康知识,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幼儿的个人免疫力。
        关键词:幼儿园;食育文化;实施途径
        一、概述“食育”的含义
        所谓的“食育”指的是对健康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幼儿进行一些与食物、饮食等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具备一些营养健康、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对本民族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传统进行良好的传承。食育教育发源于日本国家,日本国家政府每年为食育运动制定恰当合理的目标值,经过长期的教育逐渐提升了日本国民对食育的关心度和对早餐的重视程度,有相关报道指出百分之九十的日本国家国民对食育文化进行关注,不吃早餐的日本国家幼儿仅仅低于百分之一,并且逐渐向零靠近,与之相比我国的食育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幼儿进行食育教育主要就是通过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日常饮食的来源、制作方式、营养价值、饮食方式等,在潜移默化的食育教育中让幼儿可以了解膳食平衡的重要性等,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进食习惯。同时食育教育同样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可以在自己的兴趣之下结合具体的食材、事物展开联想,为其冠以艺术价值。同样幼儿也可以参与到日常的食物制作当中,让幼儿可以充分体验食物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粮食,帮助幼儿养成正面积极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食物,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幼儿的长期发展。
        二、分析幼儿园食育文化的方法
        (一)强化互动指导,重视用餐礼仪教育
        用餐礼仪教育是幼儿园食育的组成部分,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育的有效性。幼儿正处在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明确用餐礼仪, 可以给幼儿健康身心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奠定营养基础,让他们受益一生。用餐礼仪教育需要贯穿食育的全过程,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运用灌输式的方法,而是通过简单轻松的方式得到幼儿的主动参与。交谈互动是幼儿获取快乐的源泉。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地交流与互动,在适当地共同就餐当中逐步将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互动当中,幼儿会有倾听对象,在倾吐之后会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伴随着食物香味,使得他们食欲大开。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教师要积极鼓励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幼儿,强化幼儿规范而又优雅的用餐礼仪, 让他们在交流互动当中收获友谊与快乐。
        在用餐礼仪教育方面,教师还需要创新方法,将餐前、餐中与餐后的礼仪编写成顺口溜或者是三字经, 在让幼儿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促使其准确掌握用餐礼仪。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 同时也是幼儿园食育的组成部分,而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抓起。如今不少幼儿存在着厌食、偏食、营养缺乏、肥胖等不良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和幼儿没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关。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同时要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保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幼儿饮食过程中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吃饭之前利用赞美语气介绍饭菜,说出食物的名称、味道以及拥有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产生较强的饮食欲望。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或者是情境表演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自主进食的兴趣。在整个进食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有表现进步的幼儿,需要及时鼓励;对于饮食习惯不佳的幼儿要注意调动他们的进餐情绪,消除厌食表现。

幼儿的饮食习惯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挑食与偏食方面,为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运用由少到多的逐步训练方法,借助讲故事方式为他们补充营养知识,鼓励他们品尝不同食物。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餐前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幼儿掌握如何运用筷子、勺子等餐具,强调在进食过程中不讲话、不喧闹、细嚼慢咽等,进行餐桌礼仪教育。同时在饭前可以教授幼儿学《悯农》这首古诗,通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逐渐加深自己珍惜粮食的意识,了解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艰辛与不易,在吃饭的过程中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吃多少要多少。
        (三)幼儿园定期开展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促进幼儿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
        都说环境育人,那么在幼儿园可以营造食育主题教学氛围, 在美化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在食育主题环境塑造中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环境体验中认知食物,获得饮食教育。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一些墙角或者开拓绿色生活馆,为幼儿准备食物器材,如小笼包、粽子、月饼、馄饨、面包以及各种瓜果蔬菜等模具,开展“特色小吃、面面俱到、饺子情、舌尖上的美食”等食育主题环境创设活动,为幼儿提供仿真食物、橡皮泥、剪刀、彩笔、彩纸等,让幼儿利用材料进行环境装扮,在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对食物的认知能力。同时,在环境塑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食知、食趣、食礼、食操四个方面的饮食教育,就食材的营养价值、饮食文化、进餐礼仪、美食制作等进行食物与生活、与自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探究。通过主题环境装扮落实食育文化,实现饮食健康教育,让幼儿在食育文化了解中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例如,临近端午节,幼儿园可以开展活动邀请幼儿家长进入学校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幼儿园为家长和幼儿提供粽叶、糯米、红枣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家长和幼儿通过摸索逐渐掌握包粽子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包粽子的方式和形状。然后包完之后可以在幼儿园或者拿回家进行蒸煮,这样幼儿可以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吃自己包的粽子过程中感觉到粽子甜滋滋的,格外好吃。进行实践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做饭的魅力,可以培养幼儿做饭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
        (四)教师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调动幼儿的感官认识各类食材,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在食育文化教育普及中,食物种植实践体验是食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在食物种植体验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观, 也可以让幼儿认知粮食种植的辛苦过程,养成不浪费粮食的生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瓜果蔬菜的种子,引导幼儿在园内空地之处设置种植区,进行实践劳动体验。在应季食材种植中教师为幼儿讲解食材的习性、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刨坑、浇水、运苗、施肥,然后让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在亲身体验食材种植生长的过程中感受付出与回报,培养幼儿的敬畏之心。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又可以开发课程资源,使食育文化得到创新发展。
        例如,在秋季幼儿园可以播撒一些萝卜的种子,然后定期组织幼儿观察萝卜苗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为这些萝卜拔草等,在收获的季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获这些萝卜,让幼儿体验到收获和采摘的乐趣,幼儿园工作人员将幼儿采摘的这些食材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很好地提升幼儿的饮食兴趣,感受到愉悦和高兴。
        结束语
        综上述,进行食育文化的教学可以以小见大,探究饮食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升幼儿以及家长的健康意识,促进食育文化的普及繁荣。
        参考文献
        [1]饮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启蒙教育价值分析[J].张建生.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07)
        [2]幼儿教育中如何让饮食文化发挥效力[J].袁增欣.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09)
        [3]浅谈幼儿园饮食文化与儿童的健康发展[J].乌兰·强巴.读书文摘.201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