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作者:艾桂芳
[导读] 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
        艾桂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林业小学           邮编154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就此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数学的学习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够完善,而数学知识又是抽象、复杂的,所以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根本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因此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但是由于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就需要老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方法,寻求更为新奇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一、运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的各项能力和心智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因此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小学生对于卡通动画片以及故事十分的感兴趣,进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故事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师讲解《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小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对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的方式进行对于知识的引入。如兄弟三人在赛跑,个子有高也有矮,他们会表达却不是用嘴,他们能够告诉人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上学等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对于三兄弟真实身份的猜测,在学生猜测正确之后,教师引入时分秒的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引导,能够及时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传统的单刀直入的讲解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探究和学习,进而能够让学生感受的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采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有些困难的。因为数学的知识大多是抽象难以理解的,并且距离实际生活是非常遥远的。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生活情境问题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于数学的学习。并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只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学生学习圆之前,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可以是方形的或者三角形的,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分析,并告诉学生是因为圆的中心叫圆心,而圆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因此能够保障车辆能够平稳的移动。

假如车轮变了形,不成圆形了,轮上高一块低一块,到轴的距离不相等了,车就不会再平稳。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桌布为由,进行问题的创设。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制作桌布的时候,需要哪些步骤和材料,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引领和解答,能够逐步的进行测量桌子的长宽,然后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于长方形面积周长知识的掌握,还能够让学生进行将生活的日常相关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并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一门要考试的科目,更是生活中随处可用的知识。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以此增加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利用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探究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中的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对于生活的用处,以及数学带给生活的便利之处,并由此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和比例》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测量篮球场上篮球架的高度”,进而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学生通过探讨得出结论并不能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利用有长度的竹竿以及影子的长度,进行对于篮球架的计算,并引入比例的讲解。由此,学生能够通过先测得篮球架影子的高度,再进行实际篮球架高度的计算。由此教师还可以延伸,让学生进行旗杆长度的测量,教学楼的预估和测量。通过学生的自行的探究和学习,能够清楚的理解数学比例的定义和概念,并能够熟练的进行比例的运算。以此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情境问题的创设,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志忠.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活力[J]. 科技资讯,2020,18(11):154,156.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11.154.
        [2] 曾庆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 魅力中国,2020(51):412. DOI:10.12294/j.1673-0992.2020.51.602.
        [3] 苏宗混.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51-252. DOI:10.16681/j.cnki.wcqe.202005131.
        [4] 郭宏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学周刊,2021(7):34-3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