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幼儿园 四川 德阳 618000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是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是幼教人永久的课题。为破解幼儿园区域游戏空间设置散、材料投放乱等问题,我们践行“共享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基于儿童立场的,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共享区域游戏”。
共享区域游戏,是指在遵循幼儿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经验,每个班级设置4—5个游戏区域,供全园幼儿自愿选择、自主游戏,幼儿在与全园游戏区域的互动中,时间共享、空间共享、材料共享、玩伴共享、教师共享,从而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获得发展。我们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理念,整合资源,实现时间、空间、材料、玩伴、教师的共享,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求。
一、设置“3+2”活动时限,共享游戏时间
我们采用“3+2”时间设置,为共享区域游戏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保障。
“3”即周二至周四下午,固定开展共享区域游戏,游戏时长设置1小时,用音乐提示游戏开始和游戏结束。
“2”即周一、周五下午,教师根据幼儿共享游戏的开展情况,就游戏材料、游戏规则、学习品质等方面和幼儿共同讨论、交流,以便更好的顺应幼儿发展需求,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发展水平及游戏能力,统筹协调各年龄段的游戏形式。
二、创建“2+2”开放区域,共享游戏空间
我们因园制宜,打破班级壁垒,从室内走向室外,从班级走向全园,利用走廊、墙面开辟游戏区域,统整“2+2”的开放游戏空间环境(如表所示2—2),每班分别创设2个常规区域和2个特色区,让幼儿从原来只能参加本班的3个游戏区域增加至可以参加全园的24个游戏区域(小班增加至12个),弥补了游戏空间不足。
设置原则如下:
1.区域设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从幼儿兴趣及需求、班级教师特长和区域种类的全面性;
2.每班保留2个常规区域,另外再创设2个特色游戏区(一个在室内,一个在走廊);
3.凡已创设的特色游戏区域,本年级其它班级不再创设类似游戏区域;
三、确立投放原则,共享游戏材料
我们立足儿童视角,在“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基础上,确立了材料投放原则,提供尽可能满足全园幼儿多种游戏需求的材料,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宜支持。
品种丰富。投放的游戏材料种类要多,数量要足,保证幼儿游戏的基本需求,让幼儿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例如:在叮当猫木工坊,我们投放了60余种材料,包括墨斗、儿童锯,砂纸,胶水、直角尺、直尺、大小不一的锤子、长短不一的铆钉和螺丝刀等真实的木工工具,以及防护眼镜、安全帽、手套、防尘罩衣等防护工具,还提供了木头、树枝、松树果、木条、不同粗细品种的木块,雪糕片、木棋、圆木片等各种形状的木头,除了木工体验必要的材料外,我们还投放了塑料瓶、笔、剪刀、泡沫、海绵块、纸板、颜料、排笔等材料,鼓励幼儿在游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创造加工或者“以物代物”地游戏。
层次多元。共享区域要满足大、中、小不同年龄特点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因此,投放材料要体现年龄梯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富有层次。例如:在“趣味编织坊”,既投放了麻绳、毛线、丝带、毛根、筷子、报纸、吸管、无纺布、玉米皮、秸秆等40余种材料,还提供了纺织机、钢丝夹等辅助工具;投放了的编织示意图,既有简单的三股辫,也有更加复杂的四股辫、五股辫、蜈蚣辫;投放的花篮、帽子、手链、围巾等编织的物品既有成品,也有半成品。
高低结合。高结构材料指向性强,幼儿容易体验成功感,低结构材料可以更好地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高低结构材料灵活投放,将使投放的材料更加适宜。如:“米其林餐厅”的材料投放时,除投放仿真蔬菜、水果、玩具餐具等高结构材料外,还要提供各种水果网、海绵、树叶、彩纸、黏土、无纺布、海绵等低结构材料。
适时更新。要伴随着幼儿经验的变化、发展的需求对材料进行调整、更换和补充,满足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发展空间。例如:在乐汁汁里,为确保幼儿安全,最开始孩子使用塑料刀切水果,当幼儿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后,我们就增加了适宜儿童使用的水果刀,同时,投放的蔬菜、水果也随着幼儿的探究及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
流动使用。各个区域的游戏材料可以在全园不同的区域流动,交互使用,真正实现材料价值最大化。以纸箱为例,幼儿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将纸箱在各个区域流动,在“邮递局”可以当作包裹;在建构区,可以当作积木,建构高楼、彩虹桥;在美工区,可以当作进行美术创作,涂色、装饰;在表演区,可以作为舞台道具。
共享区域游戏了优化整合了区域设置,关注了幼儿个别化学习,拓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平台,突出了环境育人、游戏育人,最大限度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