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红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136600
摘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差距很大的原因,得出初、高中物理存在台阶的原因,进而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总结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高中衔接 教学模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它不仅影响着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而且对高新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中考满分七十分,各届学生中考的平均分都在六十分以上,而他们升入高一后,第一次月考的平均分只有四、五十分(满分100分)。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上了高中以后物理成绩一下子低了,心理落差很大,对物理有了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是摆在高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初、高中物理存在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内容的编排。
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都是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段的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初、高中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强,简明轻快,图文并茂,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可读性强。而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建立物理模型,要应用数学知识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量地研究问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
2.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同
由于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解决问题时,基本都是定性研究,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定量计算的少,即使是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因此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时,以识记为主,深入理解的少。而且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即使不理解所学知识,只要记住一些结论,考试也能拿高分。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时基本上都是定量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要记住,还要能够深入理解、分析推理和灵活运用,更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
3.初、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
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向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过度。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先将物理学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如一次函数图像、三角函数等,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4.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建立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思想方法的建立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 多问,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多题归一,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三、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模式为:“忆、疑、探、用、析”五字教学模式。
“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跟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疑”:创设情景,提出疑问,让学生看到已有的初中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探究意识。
“探”:教师利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用”: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初、高中物理对同一概念或规律的理解和要求程度的差异,深入领会概念或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变化,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曹义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6(9).
[3] 马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